背景:
阅读新闻

说事拉理(二)

[日期:2010-11-26] 来源:  作者:王祖丽 [字体: ]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的课堂教学即是指平日所说的上课。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于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在精心备好课的基础上必须用心、尽力、精心地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而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满足一下基础要求: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便于检测;教学效果好——以学生学会多少东西为衡量标准;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与结构设计的好;教学方法合适、有实效;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等等。实际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还是想就如何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想法,与老师们共同研讨。

    一、关于有效性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有效性”一般可分为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一个是价值关涉层面的追求问题。具体到课堂教学,技术层面研究的是如何做——教与学的途径、方法和步骤等问题;价值关涉层面关注的是“责任”,它研究的是教育功能的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置于学生的成长活动结构来考察,以期实现最优化或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这种责任意识的基本点是教师对分内应该做的工作应做好的体认。关于课堂教学怎么教与怎样学的问题一线教师做了大量实践、理论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总结,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实践与研究,推动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促进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调动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长期以来更多的时候、更多的老师在不断学习、模仿、尝试有效教学的过程时常常不能抗拒和改变的是把教学过程当成“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如此课堂教学就变成了一些冰冷的东西,教学就失去了主动和建构性的过程,至于知识达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教学过程原本有的目标就变成了形而上。

 归纳老师们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对课堂管理不感兴趣,上课按习惯走上讲台按自己的准备讲起来、下课布置完作业带着教材回到办公室了事,这部分教师用自己的行为颠覆了教与学的关系,只把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二是部分教师因不具备课堂管理的能力而不能用自己有效的管理为学生们打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师始终处于课堂管理的被动状态,这部分教师虽然知道课堂教学管理十分重要,但由于方法、技巧的缺失,慢慢也会对学生的表现心灰意冷,甚至开始讨厌学生;三是面对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对着新教材因编写方式、意图、知识呈现等等巨大变化,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学生,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了无奈和束手,突出表现为上课时不会也不喜欢用教材教,课堂教学要么变成了教辅材料处理的场所,要么演化成知识的大拼盘,硬把45分钟课堂堆的满满的,累了老师,烦了学生;四是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能删繁就简,更多的老师干脆把自己占有的系统而完整的知识“告诉”学生,并且把这种硬“补”当成了课堂教学必然期许的“拓展和生成”,导致课堂教学中无法摒弃的“满堂灌”。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有效性一词已渐渐的被“高效”取代,但本文还是想拗在有效上就高度重视教学活动本身在课堂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说点老看法。

 组织教学  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环节就是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年龄不同,教师课堂管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到了高中阶段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本身,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金钥匙。

 导入新课  教师是否具备导入新课技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注意的朝向和思维水平,通常老师们用的导课方式有设置问题情景、从问题导入新课,激发感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宗明义、出目标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等等。总之,无论老师们上课时选择哪一种导课方式,都必须有用和有效,不能绕弯子、不能故弄玄虚、离题千里,更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没了学科特点。

 精心设计问题和提问 教育学中根据提问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将其归纳为诊断性提问——常用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用在讲新课前对要用到的旧知识的检查提问,也可用在讲新课过程中或讲新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听懂或掌握;定向性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引发性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丰富想象,以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真正有效教学,是师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切忌是非性提问充斥课堂。

 发挥板书作用 板书要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研究板书上写什么和怎样板书的问题。关于板书写什么,一句话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当板书能够起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这里的知识结构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或者是感情发展的顺序、或者是事物的层次和相互联系、或者是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及其结论;以一 定的文字或版图的形式作为学生思考的支撑点,它可以使抽象的关系变得具体、直观。关于怎样板书,首先一节课的板书要有个总体设计, 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在什么位置等等;其次是板书的字体应该工整美观、层次分明、用字简明、精当;板书的形式可据实际需要采用纲目式、表格式、图文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等。

 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 即认真贯彻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学手段通常可分实物(各种实物、标本、参观、实验、实习)直观、模型(各种模型、图片、幻灯片、电影、录像)直观、象征性(图表、表格、图解)直观和语言。教学中运用直观只是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直观而滥用直观。为此教学中直观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所教内容是学生必须积累的有典型意义的感性知识,而学生过去又没有感知过的内容;二是所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不容易直接理解,需要用直观形象的材料作为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的支撑点;教材重点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引起情感体验的内容或需要让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并能够记住的内容。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辅助的,用的好会有独特功效,用的不好可能性会事倍功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