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化学公开课《 水溶液》评课---在摸索中提高

[日期:2011-12-08] 来源:教务处  作者: [字体: ]

级别:校级化学公开课  

课题:《 水溶液》

授课人:王芳 

授课时间: 2011121   

听课教师人数: 86人  

评课人:张校长、邵主任、王主任、化学组全体教师

一、  本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于学生认识的许多反应都是发生在水溶液中的,而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扩散状态,而是与水之间建立了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众多的平衡体系。我们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一领域知识的时候,能够建立起离子观和平衡观两大认识平台,从这两个角度更好地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行为,为学生开阔思路,完善认知体系有很大帮助。本节内容突出了概念理论这条主要线索,力求建立概念的严谨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以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为授课用教材,参考人教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备课。我把第三章第1节第1课时和第2课时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与pH放在本章的第一课时,综合运用两个版本教材的教学资料进行授课。

教材编写内容充分考虑到前后知识衔接,知识的逻辑性较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水溶液化学研究的第一步——研究溶剂水自身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单一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要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首先从认识溶剂水开始。通过介绍水的自身的电离,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纯水中存在的微粒,使学生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电离平衡的思维模型,然后在盐酸的电离中使用这个思维模型,使学生学会分析水溶液中的物质行为的角度和方法。

3.学生情况

学生在学习必修模块时已经学习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考虑到我校学生自身的情况,我们在必修模块时已经将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概念讲授给学生,所以本节课不再强调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而是从强电解质的电离开始引入。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有关角度,所以一旦认识到弱电解质溶液中同样存在着可逆过程,那么很自然就会运用化学平衡理论产生对电离平衡的分析。

4.教学方式

通过纯水也有一定的电导率让学生体会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建立了水的电离平衡的思维模型,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定量分析引出水的离子积常数;用水的电离建立电离模型,再用盐酸的电离应用电离模型。

5.教学策略

   讨论、讲解等相结合,支持学生参与学习策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含义的理解,水的电离平衡模型。

几大亮点:

:是认识发展,特别关注了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认识真正的从定性走向了定量,建立了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建立起符号表达,也就是宏观、微观、符号这三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有机的联系,为学生将来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本节课整体架构了水溶液体系的问题结构,通过引言就已经把水、水的电离平衡和水和它所加进去的物质的关系,以及应用建立起来了联系,然后按照这样一个问题结构层层递进。

:是思维模型的建立。明确了水溶液中复合平衡体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整体建模并采用宏观、微观、动态观和定量观等视角和思维模型去认识一个具体平衡体系案例。问题结构在不断的建构和发展,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也不断的搭建和完善,这两个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学生整个问题结构的生成和知识结构的建构都是在实际问题中生成的。学生在面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他就会有一个很有效的结构。

:是完成了一个原理模块的核心任务,就是解惑。

:是注重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体现了教师的业务能力较强,真正实现了学为主,教次之,教材更次之的理念!

: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本节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时间比较充足,课堂中有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且学生的思考容量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并走向深入,关注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板书设计科学合理,简洁、重点突出。教态自然,声音明朗、富有感染力,举止大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融洽。能熟练的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运用的恰到好处,锦上添花,达到良好效果。课堂中,学生在宽松、自主的课堂氛围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所有得。很好的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逻辑之美!

教学建议:

1.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也要注意讲的不要太多,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次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对化学学科教学也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