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号,周三上午第二节,生物教研室刘玉珍老师于高三八班执教一节讲评课,分管生物学科的副校长李宁同志、教务处主任邵秀贞同志、王梅老师、陈燕老师、李玲老师参加了听课活动,并与上午第三节课在副校长李宁同志办公室及时进行了评课。
王梅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讲评模式很好。提前训练题批阅,找出集中出错较多的题目,对讲哪些题心中有数,课堂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之后给与充分时间讨论出错多的几个题目,然后学生逐个讲评,教师点拨,紧跟变式训练。具体来说突出以下亮点:①、在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中,做得好的给与充分肯定,特别是美术生。②、让学生先讨论,再通过学生讲评,教师点评活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生表现棒。③、特别是在14题,注重了变式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剖析。18题将蔬菜的储藏与粮食的储藏做了对比,注重了知识的横向联系。④、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强化落实,效果好。
陈燕老师认为:刘老师对课的准备非常充分,要讲什么了然于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该环节接近20分钟,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堂课虽然处理题目不多,但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学会了解题,实效性很强。另外陈老师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①重视错因分析,学生讲评往往就题论题。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审题不仔细;分析问题能力不够;语言组织等。②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通过讲评,学会触类旁通。③注意课本基础知识的回扣,追根溯源。④选择题、简答题尽量结合在一起讲,注意不同题型的问题分析。
李玲老师谈了以下两个方面:①刘老师个人素质高,基本功扎实。仪态大方,语调亲和。②与王老师意见一致,大胆放手给学生,做到了真正有效的落实,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较高的素质。建议:巩固练习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几个题目。
教务处主任邵秀贞认为:学生讨论、学生讲评,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实际效果较好;注重了题目知识点的联系及题目的拓展;注重了变式训练,起到了当堂巩固的作用。
副校长李宁认为:这节讲评课形成了一定的讲课模式,注重了总结归纳。高三阶段的学习,从做→练→发现问题→讲→再练,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在回馈到原来的知识点。如果能将出错的问题、知识点用多媒体展示效果会更好,直观的东西学会说呢过一看就明白,学生自己看、自己想比老师讲效果要好。就如如果我们讲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讲了可能也很难明白,但如果推来自行车让学生看,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白了。讲不明白的可以看,看不明白的可以做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概念,看明白,听明白。同时李校长对其他几位老师的评课给予了肯定。
刘玉珍老师的自我反思:
这节课虽是我的一节公开课,但同时还是一节常态的习题讲评课。不是说不重视这节课,而是我认为高三到了这个时期,一轮复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不能过多的讲究形式,而是更应注重内容,注重知识的落实。尽管如此,我也是准备了两套讲评方案:一是教师将出错率较高的7个题(之前我已进行了错题统计)逐一讲解,这样课会上的比较顺畅且从容,时间把握好,可处理更多的变式训练题,另一种是先给学生几分钟进行自由交流、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改正错误,再找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由学生讲解习题,这种方式课堂相对较难把握,所用时间也不确定,耗时较多。但我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原因是我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从整堂课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的参与度还不错,知识的掌握情况比我平常直接讲解效果要好些。这一点副校长李宁、教务处主任邵秀贞和同组的王梅、陈燕、李玲老师都给予了肯定。但这节课上下来,还是觉得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感觉一节课处理的内容少了些,课堂的效率还需提高,学生的关注面仍需加大等等。而副校长李宁和教务处主任邵秀贞的精彩点评使我豁然开朗:想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尽量使用多媒体,它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一目了然,加大课堂容量;将课堂讨论的时间移到课外,课上尽量多的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且可节省部分时间进行相关的变式训练。另外,同组的三位老师在肯定本节课的同时,也给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可找一部分出错的学生进行讲解,不单纯将A、B、C、D四个答案,而且最好说出错因,进行错因分析;教师点拨时,可将知识点进行回顾,追根溯源,回扣课本,且可适当进行知识的扩展;可单独设计一个小页的变式反馈练习,以增加训练的针对性。我认为领导和老师们提的建议都很到位,自己的收获很大,我会很好的思考整理、消化吸收,并将这些宝贵建议应用课堂,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正如副校长李宁所说:“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模式是不断修正的,这不是仅靠一个教师的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同学科的老师群策群力的结果。”我特别认同这句话。最后我衷心的感谢两位领导和三位老师指导。
总之,刘老师这节讲评课不是表面的喧哗,是一堂含金量高的课堂,是一堂有很高实效性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