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号上午,高二语文组在多功能教室进行了“把知识转化为成绩”为主题的开放式集体备课后,刘艳丽老师在此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展示,学校全体教师观摩学习,并高度评价了这次活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的运用》中的预设。本次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开展的“快乐语文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教材预设部分的学习。
第一个活动是快意检测,由学生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检查。采取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同时在师生及时纠错过程中落实了基础知识。
第二个活动是美文推荐。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诵,并和同学交流感受,引发学生广泛的思考。今天学生推荐朗读的是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课堂需要赏析经典,这样的环节在语文课堂中出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文化积淀。
第三个活动是新闻评论。由学生担当主持人,就近期的“学雷锋”活动进行讨论,不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使学生的道德得到升华。
三个活动在学生主持人的精心设计下,将学生带入积极踊跃的状态,课堂气氛进入高潮,充分展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选择活动材料的本色教学。
第二部分,针对语言学知识的预设部分,教师就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及兴趣点,删繁就简,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由故事导入,从兴趣切入,以条理化推进,使整个课堂有层次感,将枯燥的语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生由自主做例题到交流讨论,再到成果共享,教师只适时引导,帮学生总结规律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后,在学校副校长张庆军同志和教务处主任邵秀贞同志的主持下,开展评课。老师们针对本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教务处主任邵秀贞同志认为:“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得益于快乐语文实践活动的坚持,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语言的运用》中预设的手法走进学生的心里,过程中很自然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引导成为有智慧的人,有涵养的人,有幽默感的人;摆脱了那种旧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注意的地方老师再三嘱托的现状。”
最后副校长张庆军同志做总结发言,并提出几点思考:一是语文课应该干什么?二是活动起什么作用?三是对教材怎么处理?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读,张校长充分肯定了这节课体现的新课改意识,认为快乐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主体原则、快乐原则和活动原则,体现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和整合。
高二语文组会继续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上,将快乐语文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在总结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