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和发展观去认识和处理学生问题
哲学是一门训练人的辨证思维的学科,它同时又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又是班主任,身上肩负着双重的德育重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很好的德育工具,尤其在矫正学生心理偏差方面,它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元化,有差异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反对片面性。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看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在学生中,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接连的学习成绩不佳、考试失利的打击下,逐渐丧失斗志,容易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灰心丧气,丧失学习兴趣,自由散漫,违反纪律,沦为所谓的“差生”,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和恶性循环。
作为班主任要有正确的心态看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分析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许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操作进技能水平较高,有的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如唱歌、绘画等;有的在体育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有的有着较为丰富的社会知识等。对这些学生,如果仅根据考试分数等简单地横向比较,对他们过分指责,另眼相待,只会扼杀他们的进取心。班主任应主动地找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引导他们看到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任何人都有某种可供塑造的潜力,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班主任应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以某一方面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确立自信心,并逐渐将这份优势迁移到其他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另一类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常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易于导致盲目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经不起挫折等不良心理的产生。班主任既要看到他们的天赋与特长,创造条件加速其发展,又要看到影响他们的不良心理因素,采取适当措施,使学生明白,不要夜郎自大,要谦虚谨慎,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培养了多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看他把暂时落后的学生转化成功了多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级管理只要坚持一分为二,才能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还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校里没有两个问题完全一样的学生。这就要求班级管理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学生及其同一学生的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例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班主任处理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那些虚荣心强的学生,要先对其冷淡,然后再单独做工作,对其批评要适当,留有余地。对那些性格暴躁,固执的学生要多用事实、榜样来教育他,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做某件事并总结经验教训,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课下要多关心他,了解他的生活,帮助他排忧解难,开启他的心扉,让阳光照进他的心灵……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若只是不加分析地给以惩罚,有时会因满足了学生受注意的需要而使行为得到强化。有时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管理中,想通过某一项教育措施使所以学生都受到深刻的教育是困难的。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都找到自己成长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班级工作要重视量的积累,克服急燥心理。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弱点。他们看到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就恨不得一下子把问题解决,却不愿从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做起。努力一阵子,一看离目标还有一大截,就变得悲观失望,到头来只能看着别人的进步兴叹。有些学生刚上高中时,也曾立下豪情壮志,却因欲速则不达又重归旧日的散漫和无所事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主任不仅自己要正确处理质量互变的辨证关系,还要引导学生和家长都能把美好的愿望和埋头实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认真背每一个单词、掌握每一个概念、解出每一道习题、听好每一节课、利用好每一天开始,一点一滴逐渐积累,持之以恒。在学生松懈时不断提醒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学生的成长正是如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发展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又要有准备走曲折的路的思想准备。即使学习成绩暂时不好的学生内心深出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能上进,但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班主任要反复抓,抓反复。而且要让学生自己也要懂得这个道理。
哲学是启迪智慧,指导人生的科学。把哲学原理运用于班级管理,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把教育深化、细化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在德、智、体、以及心理方面健康茁壮成长,帮助他们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