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23日,高三地理组全体成员及高一高二地理备课组长一行五人,到东平县东平高级中学参加了高三后期复习研讨会,探讨期间,听了东平中学的尚老师的一节讲评课,长城中学付丽老师的一节复习课,英雄山中学张焕芹老师的一节复习课,与会的部分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到位的点评,教研室苏延新老师最后做了研讨会的总结,这次东平之行收获很大,现将本次研讨会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怎样上好讲评课
地理试卷讲评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对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进入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后,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显著增多,试卷讲评课成为提高高考复习质量很重要的环节。优秀的讲评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讲评模式
讲评是师生密切配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强化知识和训练能力,讲评时,要倡导自我发现,自我总结,重视创新,研讨多样化思路及方法等。在教学中,我形成了一套讲评课的方法,其基本环节可归纳为“自查自纠——合作探究——问题统计——问题评析——矫正巩固——补偿训练——错题收集”七个环节。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查自纠。通过再次审题,翻阅教材等方式,使那些简单错题得到解决,避免在已知已会的题目上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学生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首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争辨、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对学生之间有争议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标在试卷上后上交,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统计,找出典型错误例题。
典型错误例题的确定必须是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较集中,带有普通性、典型性的问题。对典型错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知、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进行重点剖析,举一反三。典型错题的剖析不宜过多,一般2-3题即可。如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一般要求学生从优势和缺点两方面去分析。
待处理完这些错题后,随即发一份针对这些错题而出的练习,让学生当场实践自己承诺的纠错措施。题目不多,一定要当场完成。学生做好后我立即将答案发下去,同座位相互批改,让学生相互“揭发”,谁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同座位再出类似的题目要求错的人重做。做不完,只有当作课后作业。直到他纠正错误。
这些工作做好后,还不能保证所有同学遇到同样问题不再犯错。所以还要做一项试卷讲评的后补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几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来一个彻底围剿,也就是集中典型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当场相互批阅,将过去评讲试卷的笔记拿出来对照,看有谁事隔一段时间后又犯错。这些犯错的同学就要被我单独喊出来,再做专为他们特制的相关试题,以帮助他们彻底纠正错误的思维。
自己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六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统计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其次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读性受到破坏。
二、怎样上好复习课
1、深入研究考纲
通过深入钻研2010年地理考试大纲,在专题复习中重点做好“三个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逻辑整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复习内容的提炼和延伸
学生经过系统化的一轮复习,对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二轮复习则是在此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整合学科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以点带线,以线串面,充分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
3、复习方法的改变
二轮复习应打破现有的教材编排,形成相对独立的、跨单元的知识模块。因此,我们教学时把地理知识整合为以下几大块:地理图表分析、等值线的判读、气候的分析与应用、陆地与海洋、资源与灾害、区位问题等。
4、立足课堂,高效授课
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专题复习不必面面俱到,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率,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