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集体备课材料

[日期:2012-09-20] 来源:高一物理组  作者: [字体: ]

主备人:郭脉波

一、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初进高中的同学对于物理的学习,大多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总要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究其原因,初高中物理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帮助大家尽快进入状态,特列举出初高中物理的主要差异,以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希望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同时,为大家的物理学习提供一点建议,希望达到抛砖引玉功效。

(一)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

1.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

1)从简单到复杂。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通常被理想化,高中则要复杂很多,比如从光滑平面的匀速直线运动到考虑外力作用的变速运动,从单个物体到连接体问题,从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考虑电源的内阻)等。

2)从现象到本质。

初中的物理知识多是以有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如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而在高中则要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

3)从具体到抽象。

初中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如平面镜和透镜成像,物态变化等;高中则要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如质点等理想模型、瞬时速度、力的相互作用和受力分析、电磁场、电磁波等。

4)从状态到过程。

初中物理更多地研究密度、熔点、沸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常量,而高中物理则要研究很多变量的规律,如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初中以研究状态为主,高中则要更多地注重过程分析。

5)从标量到矢量。

高中引入了初中所没有的矢量概念,物理量的方向成为分析研究问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的一个知识点。

6)从一维到多维。

研究范围从直线扩展到了平面,从只有直线运动发展到曲线运动,数轴已经不够用,要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讨论,甚至要渗透三维空间的概念。

7)从定性到定量。

高中物理学习对数学知识的依赖逐渐增强。必要数学工具的支持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初中知识大多数是定性描述分析,在高中更多的要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如摩擦力的大小,磁场的强度(磁感应强度)等。初中物理用的数学知识少而浅显,而高中物理要用到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如极限和导数用于瞬时速度的概念,向量代数用于力等矢量的分析。

8)从演绎到归纳。

高中不再局限于演绎规律,出现了归纳统计规律,而且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相应经验积累,好在现在的新课程中数学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在配合物理教学方面确实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9)从零散到系统。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高中开始系统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开始出现大量综合题,难度大幅度提升。而数学在初中就开始比较系统,因此学生也没有反映初、高中数学存在明显的跨度。

10)从宏观到微观和宇观。

高中研究对象的线度向两方延伸,在高中万有引力把研究对象扩展到天体运动,还开始探讨分子运动理论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

2.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简单问题”的“简单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要能(把课本作为工具)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逻辑分析,学会寻找    知识点的“连续性”关系。

2)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还需“形成物理学思想”,寻找物理课学习的门路。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

1.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作好笔记。

3.知道物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是关键

物理解题是应用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和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应用知识、分析问题以进一步深化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过程,因此应在解题中多下功夫,真正把其中的物理道理想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知识,灵活应用。

同时,解题又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解题过程中要应用知识进行演绎、归纳、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锻炼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是必要的。

1)做好及时的复习。 

2)做好章节总结。 

3)做好全面复习。 

5.正确处理好做题与反思的关系  

6.必须重视观察和实验。

总之, 对于走入物理课堂的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台阶客观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附表:高中物理课程简介

课程结构

必修系列

物理1A1

选修1B1):选修11,选修12

物理2A2

选修2B2):选修21,选修22

 

选修3B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

选修34,选修35

模块

说明

选课

建议

 

1、必修模块12,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计4学分。另外还必须从选修模块112131中至少选择1个模块,获得不少于2个学分,总共获得不少于6学分,才达到物理必修课程的要求。

选修课程含有3个系列。系列1:侧重物理的人文性,2个模块;系列2:侧重技术应用角度,3个模块;系列3:侧重理论物理角度,5个模块。

2、因必修模块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建议按顺序选课。高一4个学段开完必修12,高二开始,同时开设3个选修系列,供不同需要学生选择;一般倾向于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系列1中选择1个模块,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倾向于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系列3或系列2中选择模块。3个系列中的第一模块知识范围基本相同,选修可不限于一个系列,例如同一学生可选系列l11模块,再选系列222模块,依目前学校条件,倾向于理科发展的学生宜在选修3系列中选课较为切合当前的实际。

3、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物理必修与选修要达到68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达到14学分。

王传秋:这节课内容充实,归纳非常到位,在讲课中要落实好。

段玉萍:这些物理思维方法要让学生记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讲解。

王磊:初中阶段作为小学和高中的一个衔接,是学生从小学的简单现象观察到高中的思维能力形成的一个必经之路!

程义凤:只要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物理思维过程,那么对他们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会有质的帮助和提高!

冯晓:从教材的理念上,初高中是有差别的。初中多形象性思维,高中多抽象性理解。

杨程刚: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深化

贺永胜:鼓励学生多看书,拓展知识面,增强思维的广度。

课程落实

本节课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落实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一是高中物理与生活:

1、物理学是___________,是研究物质存在的________,以及它们的_____________

2、物理学与其他技术:

 



3、物理学与社会进步: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技术革命,总结三次技术革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高中物理与生活:

1、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n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n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n  热学  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n  电学  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n  光学  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n  原子物理  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2、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

n  观察与实验法

n  物理模型法

n  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n  类比方法

n  数学图像法

3、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

n  整体与隔离法

n  转换法

n  动态思维法

n  极限分析法

4、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区别

n  1 直观区别是初中物理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高中物理是不定项选择题(可能是一个选项、两个,也可能是四个ABCD。)

n  2、从简单到复杂

n  3、从现象到本质:初中物理知识多以兴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而在高中则要深入本质和规律层次。

n  4、从具体到抽象:初中的研究对象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而高中要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如:质点的模型。

n  5、从状态到过程:初中物理更多地研究密度、熔点、沸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常量。高中要更多地注重过程分析。

n  6、从标量到矢量:初中是大小的运算,在高中更多的要进行大小和方向一块运算。

n  7、从定性到定量:初中大多数是定性的描述分析,在高中更多的要进行定量的计算。

n  8、从零散到系统: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高中物理开始系统化,知识点的联系增强,开始大量综合题,难度大幅增加。

n  9、从宏观到微观和宇宙:万有引力把研究对象扩展到天体运动,还开始探讨分子运动理论以及原子内部结构和规律。

5、如何学好物理?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3)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评课记录

星期三下午第五节,高一物理组全体老师在集体备课室讨论了郭脉波老师的初、高中物理课衔接公开课。

杨令武:郭老师这节课非常好,而且总结非常到位,总结了初高中物理的特点,特别是一些规律希望大家借鉴、借鉴。

段玉萍:以知识点为线索为大家展示了初中物理学习的目录及要求。强调了许多初中并未讲清楚但高中又需要学生很清楚的内容的重要性,并谈了他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做法。另外,许多数学上的内容他也充实到他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去,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良好效果。我对自己在以往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程义凤:正新生进入高中后,一定有一些新鲜感,有一个良好的愿望,畅想一个美好的前程。但是大家如果忽视学习环境的变化,不适时进行调整,新环境、新学科必定给新生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做为物理教师,就本学科特点,谈一下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转换,以适应升级后的老学科。初中物理课与高中物理的学习目标、教学理念不同。初中物理课教学的实施是"重态度""重参与""重探究",是奠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冯晓: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这种在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被称之为台阶。研究和克服这个台阶,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关系,建构衔接桥梁,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杨程刚:郭老师这节课,给我们演示了如何上好新高一物理课,特别是如何克服初高中物理台阶,降低难度、坡度。

贺永胜: 注重思维方式的衔接、指导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初高中物理的内容和要求差异大,学生必须转化思想,正确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开始教学时,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使学生逐渐转换思维与学习方式。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因此到高中学习时思维方法跟不上。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动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和辐射性思维能力,如弄清弹力的概念之后,可以自己列举一些产生弹力的现象,分析那一些现象是由弹力产生的。同时,在高一开始教学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听课与做笔记的方法,预习与复习的方法等事项。改变有些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死记硬背的习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不断渗透各种方法:归纳法、类比法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