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生物教研室研讨课纪实

[日期:2012-11-01] 来源:教务处  作者:李玲 陈燕 [字体: ]

20121026,周五下午第六节,高二生物组李玲老师执教一节“伴性遗传”新授课研讨课,参加听课的学校领导有副校长王德海、副校长张万泉,教务处主任巩玉兵、课程管理中心主任徐春华及生物组全体老师。课后接着于二楼东班主任办公室及时进行了评课活动。

李玲老师“伴性遗传”一节课堂流程如下:

一、小调查,导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老师通过ppt出示色盲测试图,让学生辨认引入新课,然后讲述了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引领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得出初结论:色盲是一个隐形遗传病,这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问题串,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层层突破

第二步掌握遗传病的性质,通过遗传家系图,以及7个层次递进的问题串,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的形式突破,进而得到结论:色盲是一种伴X隐形遗传病。

三、以任务驱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效突破重难点。

第三步,掌握色盲的遗传规律。为了准确掌握色盲的遗传规律,老师设计以下步骤:首先小组展示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接着,引导学生对一种婚配方式进行图解分析,让学生掌握遗传图解分析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新一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巡回指导后,让两名同学到黑板展示自己的遗传图解,师生点评图解。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能力提升。

分析了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后,再次让小组合作,总结色盲伴性遗传的规律。在老师的引领下,达成色盲伴性遗传的规律,并让学生整理在笔记本上。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让学生为血友病患者提供优生优育方法,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课的学校领导及本组老师对本节课及李玲老师的个人素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 个人素质高,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基本功。教态大方自然,沉着冷静,思维敏锐,口齿清晰。语调抑扬顿挫,非常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倾听学生回答时,与学生目光自然交流,有很强的教学亲和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为学生学好本学科做好铺垫。

2、 教材研究透彻,能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小故事,探究资料、婚配方式等整合为背景材料或问题情境,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3、 探究点选择恰当。将四种典型的婚配方式作为展示内容,通过提供的遗传家系图,结合自己的遗传图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能很好的掌握该类问题分析的技巧,以便指导课后习题的处理。

4、 注重了生物学科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比如在最后的应用阶段,引入了某血友病夫妻,请学生帮助其进行优生优育的指导,极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领导同时从高的角度对本节课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课程中心主任徐春华提出:导学案的编写要更有层次;对学生的要求要更到位、更具体、更精细准确;学习收获后面可以再增加“我的疑问”的环节更能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在碰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应该先留出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再展开合作探究。

教务处主任巩玉兵提出:导学案在使用时一定要提前批阅以助于掌握学情,使课上的点拨更有针对性;评价性的评语要更有多样化,更有感染力;要进一步挖掘小组长的作用进而达到有序的课堂;课堂小结可以更加具体,给学生指明方向,比如构建知识树的形式。

副校长张万泉提出:导学案的编写上要再细化;课堂上学生展示、学生补充、学生评价环节大胆放手,再充分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评价机制要及时跟上。

副校长王德海提出:学习目标的用语要更专业,更准确;小组的评价机制一定要跟上,这是保证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长盛不衰的源泉;举例可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可以把“玛丽和大卫”换成我们身边的某小区的某对夫妻。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生物教研室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尽管有着很多地方的需要改进,但我们相信有了学校领导们先进理念的指导、引领,有了全体生物教师精诚团结、不懈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一定会走出一片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