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调查,导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二、设计问题串,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层层突破
第二步掌握遗传病的性质,通过遗传家系图,以及7个层次递进的问题串,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展示的形式突破,进而得到结论:色盲是一种伴X隐形遗传病。
三、以任务驱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效突破重难点。
第三步,掌握色盲的遗传规律。为了准确掌握色盲的遗传规律,
四、总结归纳、能力提升。
分析了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后,再次让小组合作,总结色盲伴性遗传的规律。在老师的引领下,达成色盲伴性遗传的规律,并让学生整理在笔记本上。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让学生为血友病患者提供优生优育方法,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课的学校领导及本组老师对本节课及
1、 个人素质高,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基本功。教态大方自然,沉着冷静,思维敏锐,口齿清晰。语调抑扬顿挫,非常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倾听学生回答时,与学生目光自然交流,有很强的教学亲和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为学生学好本学科做好铺垫。
2、 教材研究透彻,能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小故事,探究资料、婚配方式等整合为背景材料或问题情境,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3、 探究点选择恰当。将四种典型的婚配方式作为展示内容,通过提供的遗传家系图,结合自己的遗传图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能很好的掌握该类问题分析的技巧,以便指导课后习题的处理。
4、 注重了生物学科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比如在最后的应用阶段,引入了某血友病夫妻,请学生帮助其进行优生优育的指导,极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领导同时从高的角度对本节课提出了希望与建议:
课程中心主任徐春华提出:导学案的编写要更有层次;对学生的要求要更到位、更具体、更精细准确;学习收获后面可以再增加“我的疑问”的环节更能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在碰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应该先留出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再展开合作探究。
教务处主任巩玉兵提出:导学案在使用时一定要提前批阅以助于掌握学情,使课上的点拨更有针对性;评价性的评语要更有多样化,更有感染力;要进一步挖掘小组长的作用进而达到有序的课堂;课堂小结可以更加具体,给学生指明方向,比如构建知识树的形式。
副校长张万泉提出:导学案的编写上要再细化;课堂上学生展示、学生补充、学生评价环节大胆放手,再充分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评价机制要及时跟上。
副校长王德海提出:学习目标的用语要更专业,更准确;小组的评价机制一定要跟上,这是保证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的长盛不衰的源泉;举例可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可以把“玛丽和大卫”换成我们身边的某小区的某对夫妻。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生物教研室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尽管有着很多地方的需要改进,但我们相信有了学校领导们先进理念的指导、引领,有了全体生物教师精诚团结、不懈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一定会走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