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反思

[日期:2012-12-11] 来源:教务处  作者:刘兴华 [字体: ]

12月七日下午讲了一节公开课,感觉比较成功,上完课师生都很兴奋,欲罢不能。

地球和地球仪是地理中最难的部分之一,非常抽象,涉及到经纬网的判读及其应用。

本节课我的要求很简单具体:

1:会判断东西经度,南北维度;

2:会在经纬网中定方向,定位置,定距离。

3:会计算时区区时。

在整节课的操作过程中,展示了以下优点:

1投影仪代替多媒体

心理学家认为在视觉听觉触觉中,视觉接受信息量最大,听觉次之。所以很多课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一场视觉视觉盛宴,所以现代的教学技术可以推行,如果一节课的内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积累,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庞大的知识演绎推理以及文字。但若只是强调某个问题处理方法的生成,就另当别论。

本节课同样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但由于不是知识框架的展示,重点是读图分析图,整个过程中分析同类题目的做题方法和步骤,重点是熟能生巧,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重点题目的突破上,没有过多的展示知识的本身,而是知识的生成,使用了投影仪展示了教学目标,经纬网的判读方法,总结经纬网应用的方法,巩固练习。简单有效

2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

    新课改的终极目标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自主主动地探究,研究性学习室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坚信学生有学习的能力,把课堂学习的自主权放给学生,逐步减少教师对学生过度控制,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这节课很有成就感,一整节课有三十多分钟是学生在操作,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各种研究性活动,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建构。

3 小组合作的实施

同样是以生为本,在具体操作中,发挥集体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整节课,小组合作贯穿始终,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

预习展示环节:以抽查知识点为主,学生是随机的,题目是随机的,所以结果

重难点突破环节:让学生根据点拨做题,在做题同时提炼同类问题的做题技巧,做到规律生成。

巩固提升环节:先让学生小组总结刚才所做题目的思路,再分析同类题目的思维方法,集思广益。

4典型题目的选取

题目的选取应具有可操作性,每一个题目的给出,每一个题目的手机都应该设计的便于学生有动手参与的机会。所以题目的选取很关键:

一题目的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二题目的典型性,能反应同类问题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

本节课题目的选取来自于学生手头资料,课堂跟踪训练,我择优选取,又增加了两个变式图训练。

针对定方向这个重难点的突破,我选择了三个组展示三个图,一个侧视图全图,一个俯视图全图,另一个问题是既有侧视图又有俯视图,但都是局部图,我那可爱的学生知道补全,太棒了,我又另外给该组加了5分。

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

1知识点的舍弃:我尽最大的努力试图让学生能够想象出经纬网的实际情况,但学生的基础薄弱,大胆的把定面积的判断和计算舍除,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慢慢渗透。

2时间分配:学生部分处理的很好,但是到了巩固提升环节还有5分钟,时间不够了,我是想让学生总结提升的,最后无奈的由我回扣教学目标总述了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相信如果有学生自己操作应该也能分析的很好。

3没有质的飞跃:在重难点的突破环节,如果在设计任务环节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总结问题的做题规律和读图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创造了思维式讨论。当然题目可以让一个小组展示做题,另一个小组展示评价,更能达到质的飞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