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高三一轮学习感受

[日期:2018-10-25] 来源:课程中心  作者:蔓延的小草 [字体: ]

     开学以来,作为高三语文组的代表,出去学习了两次,感觉收获颇丰,简单加以总结。

     首先,在新高考背景下,一定突出语文重中之重的地位。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这话说起来容易,但从我们语老师的角度来说,真的需要下大工夫。

有人提出,新高考语文,就要让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学生做不完,就要加大阅读量,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阅读上下功夫。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完怎么评价,评价标准是什么,高三再来抓整本书的阅读有点晚,但又必须加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高三准备给学生印制大量的符合高考精神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让学生熟悉这类文本的模式与章法,能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能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语文到底学什么。原来从小学到初中,甚至是高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内容,而我们语文的核心素养应该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也就是我们不是关注文本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而应该关注是如何写的,是怎样表达的。

     这点对我的触动很深,而且新高考又提出要防止模式化,固定化,要考综合性强的,避免单一、破碎知识点的考查,在文学上不能固定化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些变化,还是一味追求讲好一篇文章,而不注重文本的言语形式,谋篇布局,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等方面,恐怕学生到高考真的会无所适从了。

    在两次学习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会了对新课标和考纲的研究。以前虽然也看,也想研究,但真的不知如何下手,这次看到这些一线教师对新课标和考纲的研究,让我心生佩服更懂得了方法。逐字逐句和高考题对应,每一道高考题都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都能印证考纲中的要求。所以,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好好研究新课标和考纲。

     比如2017年考纲C分析综合能力说的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到了2018年的考纲就加上了“并予以归纳综合”,所以2018年全国卷语文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就要求学生得出结论,更高了一个层次。

      最后,让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作文。作文也更好地彰显和发挥了语文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更考查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而这一块正是我们的学生所缺少的,怎样来弥补?

     在高三一年,我们决定给学生印制紧跟时代步伐,又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责任和担当的文章。特别是《人民日报》中的一些评论性的文章,让学生背下来,因为我们的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热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得出积极向上的结论。

     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今年的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立志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有了研究高考的思想之后,现在再想想,好像所有的事情真的可以联系起来,比如我们的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就是对劳动的肯定与赞美,在谈到雄精神的时候,总书记也说人民是雄。

这两次的学习,可总结的很多,但现在觉得,学习不在于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而在于能帮自己转变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把研究的态度的带进来,把学习的方法传出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zhaohongwei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