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解除终生教育烦恼的智慧

[日期:2006-10-31] 来源:转载  作者:王财贵 [字体: ]
           --王财贵博士在汕头的演讲
    今天在刚开始报告之前,我首先要跟各位做一个小小的约定,等一下大家所听到的报告内容,如果有些人感觉到很新鲜,或者感觉到很奇怪,或者感觉到很不习惯,或者感觉到如晴天霹雳。希望大家都镇静一点,不要反映太过激烈。因为这其中是有关于一个人的福气的问题,有关你家的孩子福气的问题。等一下所讲的如果你相信得多,那就是代表你是一个有福气的人,你家的孩子是有福气的;如果你相信一半,那你家的孩子还是蛮好的,蛮有福分的;没有福气的人呢,他就只相信一点点,甚至就不相信。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等一下要讲的话,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很奇怪。天下间的事情,往往令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它常常是真理之所在。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很奇怪的话。日本有一位教育家,叫做铃木镇一,他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天才的孩子是正常的孩子,如果谁家里的孩子不是天才就是不正常”。这种话为什么奇怪呢?因为他跟一般人的想法不一样。一般人都认为,平常的孩子是普通人,天才都是奇特的孩子。但是,真正地懂得教育的人,跟我们一般人的观念却完全相反。很多事情,本来很简单,一般人却以为很困难;本来很容易,一般人却弄得非常复杂;本来很容易成功,一般人却追求失败。这真是奇怪的世界。如果你有烦恼,要想一想,这些烦恼从哪里来,难道真的需要这么烦恼吗?有智慧的人是没有烦恼的,有智慧的人看天下事都是简单的。      
    有一个笑话这样说,可以供我们反省一下。有一个乡下的人,去城里要买一个花瓶,插花的花瓶,他走到店里面去,左看右看,看不到花瓶,问老板说:“你们这里不是卖花瓶的店吗?”老板说是啊。那为什么看不到花瓶呢?他说你前面那个柜子,不是全部都是花瓶吗?他端详了一下子,说怎么奇怪,你们城里边的花瓶怎么这么奇怪,怎么跟我的印象不一样,你的花瓶怎么没有瓶口呢,没有瓶口怎么插花呢?因为这个店主人怕灰尘跑到花瓶里面去,所以他把花瓶这样放,所以它没有瓶口。那老板说,你把它倒过来不是就是了吗?哦,倒过来,倒过来看,好,不仅没有瓶口,连瓶底都破了一个洞!(鼓掌)如果事情是这么简单,我们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事情是否这么简单呢,就要看你的智慧了。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养才立国之本,怎么养才呢?养成一个能够自我负责,有品德,有才华的人,这个叫做修身。一个人他有素养了,有高度的品质了,他面对家庭必定能够为家庭谋幸福,所以身修而后家齐。有了自利利人的这种情操,他到了社会上,必定能够成为一个敬业乐群的人。大家都敬业乐群,大家都有品德,有德就能够治国,朝野一心。在上位者,爱国爱民;在下位者,他也爱民爱国,这样就是国治。推广到全世界,就是天下平。但是要让一个人身修,让一个家齐,让一个国家能够治理,让全世界都能够太平,他的根本就在于人才,人才的根本就在于教育。所以,荀子就说过:“教不可已矣,学不可已矣”,教育是不能停下来的,求学是不能停下来的。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人才培养出来了,天下太平。但是,怎么培养人才呢?怎么办教育呢?所谓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百年之大计何其困难呢?我们在座各位,不要说整个国家的问题,整个国家人才怎么培养,就是我们家里的孩子怎么培养,这也是家庭的烦恼的来源之一啊。
    全世界各国,随时都在做教育的改革工作,尤其近二三十年来,吹起了教改的风潮。台湾也在做教改,我们内地也在做教改,为什么做教改呢?因为我们的政府确实希望把教育办好,希望培养人才,希望家家户户都免除教育的烦恼,家家户户都出好子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过,据我所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教改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成功的。所以,教改还要再改下去。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台湾的教改经过十年以后,有报纸用大标题这样写,说十年教改“翻腔走板”,意思也就是说,十年的努力完全失败了。别的地方是不是这么悲惨,我不晓得。不过,教育确实是人生大事,国家大事,家庭大事,当然不简单。不过刚才我们说,天下事是简单的啊,怎么教育是不简单的呢?所以简单不简单,并不是教育这件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看待教育,如何把握教育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如何把握一件事,其实是有要领的。我认为,要把握问题,要解决问题,应该从它的本质着手,应该从它的基本原理去解决,基本问题解决了,外围的问题就顺理成章,可以解决。如果连本质的问题都没有发现,连基本的问题都不解决,你只在外面做工作,可能费力多而收功少,甚至走错了路,越走越麻烦。
    那我们如果提到教育,请问教育有它的根本问题吗?有它的本质内容吗?有必须首先解决的几项重要的事件吗?如果做教育改革的人,或说我们家长想教他的子女,如果连教育的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那其他的问题可能永远“治丝而棼”,越做越困难。那请问教育的本质问题在哪里?既然教育是由人来教人,你是家长,你是老师,你是人,你有教育的理想,你所教的对象是人,既然是如此,还有什么困难的呢?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所以我说大家其实都知道教育应该怎么做,教育的基本问题在哪里,不需要你是教育专家,不需要你读过多少书,有多少学问,只要你有孩子,只要你关心我们的下一代,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因为这是你身边的事,是你眼前的事,是你心里的事。
    比如说,我提出我自己的想法,看看各位觉得如何。我常常认为,人的心灵是一样的,人的理想是一样的,所以人的理解也应该差不多,至少是可以互相沟通,乃至互相承认的。我今天来这里演讲,我并不打算讲一些高深的学问,我也没有什么学问可以讲,我们只是讲一些平常的事,讲一些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事,既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为什么还要讲呢?因为虽然大家都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才好,但是,大家却不愿意这样做,然后把事情做坏了,然后才来感叹事情怎么这么困难。就象教育,每一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教,可以教出好孩子,教出好学生,教出好国民,但是没有一个人肯这样做,偏偏就不去做,这能怪谁呢?所以从今以后,就照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去做,就没有问题,教育没有问题,家庭没有问题,社会没有问题,国家没有问题,全世界没有问题。

    那我们从最基础的培养人才的地方教育说起。教育的本质在哪里,有哪些根本问题要注意,我提出三点问题,大概大家也应该能够同意。
    第一件,我们做教育,应该注意教育的时机。什么叫做教育的时机?就是首先问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假如教育应该开始的而你却不开始,你就拖着拖着,你就在浪费他受教育的时机,浪费他受教育的时间,浪费他的生命,等到不能教的时候才想起来,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教育的时机一定要把握。
    其次是教育的内容。这大家都知道嘛,教育应该有内容嘛,应该教他什么东西嘛,简称教材嘛。你应该教他什么东西,我们就要考虑了。如果你教他的东西是对他有帮助的,让他能够长进的,那当然教育可能产生比较良好的效果,如果连所教的东西你都觉得没有意义,你为什么还要教他呢?甚至有害,你为什么还要给他学呢?
    第三点,教育的方法。教育当然有一些方法了,没有方法你怎么教得下去呢?但是教育的方法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第一点,教育的方法要面对教育的时机啊,不同的年龄可能要用不同的方法。还有教育的方法要面对教材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可能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教小孩子跟教大人的教法一样,那可能就不对了,可能就有问题了;如果你教每一门的科目,这些科目的性质不同,你却用同一套的教法来教他,那一定有些科目成功,有些科目失败,甚至是操作不好,全体失败,所以教法应该把握。
    以上这三点谁不知道呢?我们这样提出问题了,我认为包括台湾,乃至于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注重教育的时机问题。连这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都不去解决,故意放着不去注意,错过教育时机,该教的时候不教,不该教的时候拼命教,那我们就问了:那教育的时机要怎么把握呢?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请问现在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认为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全世界近一两百年来,受了知识教育的重大影响,所有的国家,都采取6岁开始接受所谓义务教育,好象国家就是教导国民说6岁的孩子才可以接受教育,这叫做教育预备说。教育一个孩子必须让他有所预备以后,才能教他,叫做教育预备说。6岁以上的孩子才预备好要接受教育。其实,6岁以上的孩子才开始准备接受正式的知识教育。但是,大家误以为所有教育6岁才开始,6岁以前啊,就是让他土生土长,自生自灭就好了,我们怎么能教呢?
     所以现在我们如果自己反省一下,我请教各位,你认为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首先从6岁。不过再细问一下,自己反省深一点,难道教育是6岁才开始吗?大家马上想到,好象不对,3岁就开始了,幼儿园就开始在接受教育了。又问:是3岁才开始吗?大家想一想,好象不是,他出生后就已经在接受我们的教育了。那么再问,是出生以后才开始吗?有人就马上想到,好象不是。什么时候他就在接受我们教育啦?各位,你说呢?哦,有人说:“胎儿我们要给他胎教。”凡是说这句话的人都没有良心。(笑)你的孩子不是已经出生了吗?现在已经是七、八岁、十几岁了吗?请问你当时有没有做胎教?没有。为什么不做?难道你敢说,我不知道吗?你不敢这样讲,我问你为什么不做胎教,当时?你一定会说:“我知道胎教很重要,我就偏偏不做,你怎么样?”偏偏不做,将来孩子出生以后,越长越大就越难教了,你才来后悔,而且你后悔没有关系,你的晚辈,你的弟弟妹妹,他们的孩子还在肚子里面的时候,你也不去劝导他们,甚至有些人,年纪已经长大了,他的媳妇怀孕了,也不告诉她,自己已经后悔的事,不告诉下一代,一代传一代,统统如此,这要怪谁呢?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好,今天提出一些问题了,首先提出时机问题,再来提出教材问题。请各位回去,打开你孩子的书包,拿出他的教本,你帮他读一读,你想一想,这些教材,学了有什么用?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乃至于是千秋万世之事,一个孩子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心灵象一张白纸,你涂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请问你涂上了什么颜色?!他现在正要奠定他一生性情以及学问基础的时候,这个算是性情的基础吗?算做他品德的基础吗?算做他学问的基础吗?这些东西能够做基础吗?假如你认为不能,不能供给他一辈子的营养,请问你为什么还这样给他读,而且天天那么认真给他读,你不是已经读过吗?你现在又是怎么样的人呢?整个社会又怎么样呢?现在又让你的孩子这样读,你的孩子会比你聪明吗?会比你用功吗?他照常读这些东西会有前途吗?所以明明知道的事,却明明不去改善教材,永远如此,甚至越改越糟糕,越改越远离学问,越改越偏离品德,你怎么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未成年人的品德素质呢?你们没有用有品德内涵的东西教他,他品德能够好吗?大家都要感叹,语文程度低落,你教他这种语文,他的语文会提高吗?大家都想要科技救国,当然,这比较深一点了,科技应该怎么教,可能我?
且话闳吮冉喜涣私猓辽儆镂姆矫嫖颐橇私饴铮裁床桓哪兀烤褪遣桓摹?

教学的方法,大学生、研究生,要教他们分组,教他们讨论,教他们批判,教他们创造,这是对的,因为他们长大了。他肚子里面有相当的学问了,他有相当的人生经验,他能够思考了。现在教一个小学生也要分组,也要讨论、也要批判,也要创造,甚至幼儿园也要创造性教学法,这种教法合理吗?教数学让他了解,让他一点一滴都明白,这是对的,科学应该这样教。教语文,也要一点一滴都让他明白,讲得很清楚,这是语文的教学方法吗?还是数学教学方法。所以语文当数学教。音乐、美术讲得很清楚,让他明白,一定要懂乐理,美术要懂美术的历史,懂得这个作者谁,这是什么派别,你是把音乐、美术当数学来教了,所以叫做科学挂帅,数学挂帅,所有科目都一样的教法,所有年级都一样的教法,这合理吗?
所以教育就越教越困难。你跟幼儿园讲什么讨论、批判、什么创造,你不是自找麻烦吗?这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不过,一说起来,也好象蛮复杂的,而且事态严重。今天我们不是只有提问题,来让我们有更多的烦恼。这个,我们人的烦恼已经很多了,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几十年了。我们今天在这里,再提这些老问题,做什么呢?所以今天我们不是只提问题,如果只能提问题,不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子的情况,叫做发牢骚。我们今天不来这里发牢骚,今天所提出来的问题都要解决,而这个解决呢,都要很容易,很方便地解决,也就是说,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假如你有教育的烦恼,不管你是为自己的家庭,还是你为天下国家的教育而烦恼,我们今天一定全部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而且,立即可行,让我们的家庭出好孩子,让学校出好学生,让社会出好国民,所以今天来听讲的人都是有福气的,因为你遇到贵人了,我的名字叫做“王财贵”。(鼓掌)其实这个贵人也没什么了不起,都讲一些我原来就知道的事,大家原来都知道的事,有什么了不起呢?但是我们把这些事情讲清楚,就没事,那也有相当了不起的地方。

  
 我们从头开始说,教育的时机怎么把握,那这个问题刚才已经大略说过了。我们就有一句解答的办法。我们的教育时机怎么把握?就是教育应该从可以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那么什么时候是可以开始的时候呢?教育是面对的生命,人有生命就可以开始接受教育,中国古人叫做胎教,现在我们如果对中国古人的教育观念如果不信任的话,最近几十年来,西方的医学心理学也渐渐地证明了,胎儿是可以接受教育的。西方以医学的研究,他跟我们来证明,胎儿已经开始发展他的脑神经。西方人也大概只能做这种研究,做这种生理学的研究,我们中国古人的胎教呢?不是从生理学上来考量的,而是从人的性情、智慧、心灵深处这一方面来考量的。但是,到了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所见,综合起来,就可以指出一条教育的最完整的路,就是培养一个人,必须在他可以接受影响的时候开始培养,他可以接受影响的层次,包括心灵的层次以及他的生理脑神经的层次。脑神经的发达使一个人聪明,心灵的陶冶,使一个人性情端正,理想高远,智慧开明,综合这两项,我们应该从一个人有生命的时候开始教。根据西方的医学研究,人类在胎儿,3个月到5个月,就开始脑神经的发展。人类的脑神经,有140亿个脑神经元细胞。这140亿个细?
腔ハ喽懒⒌模赴胂赴洳幌喙低ǎ馐焙蚴遣荒芩伎嫉模挥凶饔谩5牵邮盏绞澜缟系娜魏涡畔ⅲ飧瞿陨窬突岢な魍唬笫鞒な髦σ谎こ鲆桓鐾怀觯舯诘哪陨窬氖魍蝗绻哟ィ凶鐾淮ィ魍坏慕哟ァU庋由窬肷窬渚涂梢杂泄低ǖ墓艿溃飧鐾淮ィ飧龉低ǖ墓艿溃绻畔⒅馗?0次以上,这个管道就巩固起来,几乎终身可以用,有的神经元根本没有受到刺激,它不长任何树突,有的神经元长两根突触,有的神经元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刺激,它可以长到一万根跟两万根的突触。长两根跟两万根的人将来他的思考能力,他的才华就相差一万倍。所以,你问你的孩子为什么不聪明,你要好好想一想,你怎么不教他。
    但是我们怎么教呢,我们要从可以教的地方教,要从可以学的地方让他学。什么叫可以教的地方呢?现在医学告诉我们,人类首先发展迅速的这个部位是听觉的细胞。我们大家也都知道,怀孕的母亲都知道,这个胎儿对于声音是有反映的,所以我们胎教最好从声音开始,而且也唯有从声音开始。为什么?因为人类接受世界信息的感官、感觉的器官只有五种:眼、耳、鼻、舌、身。眼睛在胎儿当中,是不能接受训练的,因为他看不到光线,鼻子闻不到空气,嘴巴尝不到味道,身体没有接触到外界的物体,所以现在只剩下一个感官可以起作用,就是耳朵,就是听觉。
    那么,请问我们怎么给他听觉的教育呢?我们知道听觉是凭声音而刺激的,那么我们给他什么声音对他的发展比较良好呢,这非常简单,大家都知道。请问:丰富的声音比较容易让他头脑神经长得复杂而聪明,还是简陋的声音?大家都知道,丰富的声音。再来是:优雅的声音比较好,还是那些污染的声音?当然优雅的声音比较好。所以丰富加优雅这种声音,是什么声音?有两种:第一种是天地之声。这个天地之声有无穷的丰富内涵,甚至我们一辈子都不能了解。它是非常的自然优美的,但是现在我们几乎远离了自然。还好,我们有人为的声音,这个人为的声音到达美妙的地步,它也跟天地的声音差不多,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西方人说,什么叫做音乐天才,就是上帝在他心灵中发出声音,这个人只要把上帝的声音记录下来,它就是最好的音乐了。可见,我们人间优美的音乐可以代表天地之声音,这种优美的音乐,它既丰富又高雅,丰富的声音可以刺激脑神经;高雅的声音、高雅的旋律可以培养他良好的性情。这种音乐是经典之作,必定流传千古,简称古典。所以古典的意思,首先必须是典,然后才能古。并不是所有古老的东西都是好的,古老的东西往往只是古董,不是古典。
  ;
 所以给我们胎儿教育最好的、最容易的教材就是古典音乐,东方跟西方都有好的音乐流传下来。你不是音乐家,没有关系,音乐家他会给你建议。因为所有好的东西,统统成为人间的宝藏,它一定在人类的世界中,流传不息,永垂不朽,所以,你只要有教育的观念,你不需要是音乐家,你就可以给你的孩子最好的音乐教育。这种音乐教育,因为这种音乐是天才的作品,就等于你在培养一个天才。让你的孩子在天才的环境中长大,你就尽了你为人父母的责任。当然,如果一个人他要求多一点,他认为母亲可以做其他的,应该做其他胎教,比如,母亲的性情要平和一点,母亲要喜欢读书,这个孩子将来受的影响也是比较好。但是这一方面,我们比较不敢要求,我们只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要让一个母亲性情平和不太容易,她从少女时代就性情暴躁,结婚以后天天吵架,要让她性情平和,难啊。要让一个母亲喜欢读书也不容易,从学校就讨厌读书,出来以后,自从学校毕业十几年来,不看一本书,要让她怀孕开始读书,难啊!所以,不要好高骛远,我们做简单的事,你让天才来教他。所以,我奉劝各位,你们家里有人怀孕了,我们这些大人都要开个会大家决议,忍心受苦吧,从今天开始,帮我们胎儿听好音乐,不要再听那?
┫愀奂复筇焱醢。∥裁唇凶鋈绦氖芸嗄兀蛭颐谴笕说亩湟丫档袅耍胶玫奈颐且晕缓茫缓玫奈颐且晕玫模峁颐翘焯焯切┟颐抑舭。械奶切┲亟鹗簟⒈╈逯囊衾职。∥腋嫠吣忝前。愕奶ザ姑坏秸飧鍪澜缟暇鸵丫荒阄廴玖耍∧阏饷慈绦模慊菇垂帜愕暮⒆勇穑克裕颐怯Ω梦乱淮畔搿?
   怎么办呢,原因很简单,只要有CD。现在这个科技这么发达,是最好培养人才的时候了,古人要听一首名曲啊,必须是皇宫贵族才能听得到,一般的人哪里能听得到好的,这样子美妙的音乐。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只要按一个键,它音乐就出来了,但是你所选择的CD是什么,这就是教育的智慧了,所以家里人怀孕,赶快把家里那些流行歌的CD收起来,改换成古典音乐。你说古典音乐在哪里呢?那些是呢?你去问CD店的老板,他都知道。你问他说:“你们这里有没有古典音乐?”他说有。在哪里?他说在那个角落,没有人要、最便宜的就是了。所以你不要花什么钱的,家里准备一架CD、早上起来按一下PLAY、一个REPLAY,声音放得小小的,大声的时候听得见,小声的时候几乎听不见。你听不见没有关系,它那个音波还是在空气中震荡,只有空气中有音波的震荡,你的胎儿就接受到教育了,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关系,因为你睡觉的时候,胎儿是不睡觉的。当然,胎儿也没有醒来过,叫做半睡半醒之间,这时候是受教育最好的时候了。何其简单呢?不要花钱,不要花时间,不要花你的精神,你就把胎儿教育了。因为你请天才来教育他嘛,你为什么要请那些蠢才来教育他呢?
   在座有人或许正在怀孕中,她很高兴;但是有人孩子是出生了,她有一点后悔了,没有关系,不要太紧张。出生以后O到3岁人类脑神经发展到60%到80%,所以O岁到3岁又是一个教育的最好时机。O岁到3岁的孩子,中国古人说3岁看大,什么看大呢?看他聪明,看他性情良好,3岁就决定百分之七八十了。所以,O岁到3岁是一段重要时期,我建议全天下的孩子O岁到3岁听尽世界名曲。一首曲子,只要让他听两三遍,终身不忘。而且这些丰富的优雅的声音,建构他的脑神经系统,可以供一辈子所用。你看过建筑的工人在泡水泥吗?有人把人类的头脑发展比喻为水泥,水泥刚泡好的时候是柔软的,你要怎么捏就怎么捏,你要刻上什么痕迹,稍为动动手,这个痕迹就留下来了,深刻的痕迹,而且将来永远磨灭不掉。但是,越长大就是水泥放得越久,它就越僵硬;我们的头脑越长大,它的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小。等到水泥干掉了,你才想要捏一捏,捏不动了,你才想要划痕迹,划不下去了。所以教育务必在3岁之内完成大半,你的孩子如果超过了3岁怎么办呢?不要紧,3岁到6岁还有20%的机会。所以幼儿园一定要天天听优美的音乐,不要整天在那边听
 “哥哥爸爸真快乐……”,听了三年,你的孩子就完了。不是不能够有这些歌曲,这些歌曲是给他唱的、给他玩的、给他跳的。他必须有能力操作这些歌曲.所以,儿童所唱的、所跳的是儿歌,但是我们误以为他所听的也要是儿歌,我们应该把教育的观念,把它分析清楚。他的能力是很微弱的。
   什么能力?他的表现能力是很微弱的,但是他的吸收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孩子的心灵就像海绵一样,是全盘吸收,你给他什么,他就吸收什么。你为什么不给他吸收人间最优美的东西,你为什么要给他吸收这些垃圾。所以O岁到3岁、3岁到6岁,你的孩子如果超过6岁怎么办?没有关系,还剩下10%的机会。你说那糟糕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10%!我的孩子不就完了吗?不,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依照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类的头脑,只要开发5%以上就是天才,爱因斯坦只不过开发人类头脑的7%,你的孩子开发14%,两个爱因斯坦。赶快让他听尽世界名曲。你的孩子如果超过13岁了呢?哦,我不好意思说。不过,死马可以当活马医(笑)。只要13岁以上的孩子还肯听话,还能立志,他还是可以有稍微的成长,至少是把他以前所成长的这些神经管道不要再堵塞回去。所以13岁以上的孩子也应该接受优美的教育、天才的教育,只是,从小就听流行歌、听重金属、摇滚音乐长大的孩子到了13岁,他一定不听你的话了,他不再听那些所谓优美的歌曲了。因为他认为美就是不美,不美就是美,这一辈子就完了。所以教育是很简单的,你一定要把握教育时机,越早越好。
 

第二点,你要把握教育的内容,越高深越好。
第三点,你要把握教育的方法,越简单越好,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所以教育的本质是不需要教的。教育的最高艺术是不用教,只要你有智慧。当然,人类不只是听觉神经要发展,虽然听觉神经发展也可以带动其他神经的发展,就好象我们用右手打网球,左手也比别人有力气,因为人的生命是整体的、是活的。所以有一方面的发展就可以带动其他,虽然听觉神经可以带动其他神经发展。听好的音乐培养优雅的性情,这个优雅的性情可以表现在各个地方,表现在对父母,就是孝顺;表现在对兄弟,就是友爱;表现在对社会,就是负责。
    虽然可以这样表现,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从各个管道都来教育他,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的。所以眼睛也要训练。眼睛怎么训练,就看。看什么呢?看最优美的风景跟图画。天地之间有这么多鬼斧神工,这些好风景,你不能游遍世界,怎么办?现在照像技术很发达,所以不需要你去走万里路,古人需要走万里路,现代人往往可以从一个画册当中,风景图片当中就可以欣赏到天下的美景,所以,天地之间,最好的风景,让他欣赏,古今世界的名画,所以O岁到3岁看尽世界风景,看尽世界名画、世界有名的雕塑、有名的建筑、有名的戏剧、有名的舞蹈,3岁之内看过的终身不忘,将来长大以后,遇到某个风景,遇到某一幅画,他就能够掀起一种感动,这叫做鉴赏的能力。所以艺术的心灵、鉴赏的能力,要在3岁之内培养,方法非常简单,就翻画册给他看。3岁来不及,3岁到6岁、6岁到13岁务必要给他看完世界上最好的风景、画画。超过13岁,很难再培养高度的鉴赏能力。而且眼睛的视觉神经也因为看到这些非常丰富的色彩,非常优雅的谐和的结构而得到开发。如果耳朵得到开发叫做耳聪,耳朵很锐利,眼睛得到开发叫做目明,耳聪加目明,我们中国简称叫做聪明。
    所以中国古人老早就知道,要培养一个孩子聪明就是从耳朵跟眼睛培养起。鼻子要不要培养?鼻子不大需要,除非你将来想要训练他成为一只猎犬,就需要训练鼻子啊。舌头要不要训练?不大需要,他天天在吃东西,酸甜苦辣,你不需要特别用极酸、极甜、极苦、极辣来训练他。这不需要的,除非他想要培养成一个厨师。身体要不要训练?身体也需要训练。但是,不训练也没有关系,因为人到处都在身体的接触,所以常抱抱你的婴儿就是给他触觉的教育。你让一个孩子玩玩乐器,就是给他触觉的训练,你让他捏上陶土、玩玩沙子就叫给他触觉的训练,所以触觉的训练对于教育的意义比耳朵跟眼睛的教育意义比较微弱。蒙特梭利,大家都知道,世界有名的幼儿教育学家,现在很多的幼稚园都挂着招牌:“蒙特梭利教学法”。蒙特梭利当然有她的重大发现,有她的重大贡献,因为她发现的触觉教育对一个人的头脑开发是有重大影响的;不过,她忽略了耳朵跟眼睛。
    教育是容易的,我们要从有效的地方做,不要做无效的工作。那我们今天不是来跟各位讲音乐跟美术的教育,我们要提出更具有教育意义的、影响更大的、更简单的一种教育,就是语文教育。语文是人类思想的交通工具,在工具的价值上就很高,而且语文是很复杂的东西,你教他学会了语文,就等于刺激他脑神经,非常复杂地发展。语文又是人类学习古人智慧承先启后,重要的载体,所以语文教育是教育的所有科目中,居于首位的,重要的,一个面向。任何一个教育家、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把语文排在第一位,尤其是13岁之前的教育,所谓基础教育。因为一个人,他在13岁之前,应该奠定他一生能力的基础。语文也是这样,在13岁之前就要学好,超过13岁以后,不是语文恰当的教育时期,这是老天爷所安排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
但是,我们有没有把语文教育做好?首先,我们来反省语文教育怎么做,我们把语文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语、一个是文。什么是语,讲话叫做语。人类语言是非常复杂的,是很不容易学的,这一点大家可能很奇怪,语文怎么会不容易学呢?我们大家不是都学好了语言了吗?我们刚才不是提到过一个人叫做铃木镇一先生吗,铃木镇一有一次他领悟到教育一件非常重要的原理,他就非常高兴,逢人就说,我告诉你,我现在发现一项人间重要的秘密,大家一听就正襟危坐想要听一听到底是什么秘密,他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日本的小孩子都有会听日本话噢,这算做什么秘密嘛,他说你没有考虑清楚,日本话是很困难的,中国孩子不会讲日本话,美国孩子要学日本话要学得很辛苦,可见日本话会很困难的噢,而且不只我们日本的孩子会讲日本话,而且很奇怪的是东京的孩子跟大阪的孩子讲话的腔调就不一样,还有他这种腔调学会了以后,一辈子他都忘不了。电脑要学会讲一个字,就很困难,要学会讲一句话那就更困难,要学会听懂人的话再回答,那是登天之难,而我们的孩子,在3岁之内就把当地的语言学好了,叫做母语。所以我们汕头地区的人,我认为是很有福气的,他们在3岁之内学会两种发音,一种是学会汕头地方的方言
,一种是学会普通话,不过这种普通话,我们称为汕头普通话(笑,鼓掌)。别的地方的人学不好汕头普通话的。可见汕头普通话很难学,但是我们的孩子三岁就学好了。你看,一个三岁的小孩他的能力有多么强大。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对于小孩子一定要非常恭敬,因为他比你强得多,至少在语言学习上,你是不如他的。
我们人要学好语言,老天爷规定三岁要学完。我们现在不是全国在英语热吗?我们要考虑你如何把英语学好了,要考虑这个问题了,不要全国都是一锅蜂,大家都是热锅上的蚂蚁啊,你现在能不能静下来想一想,现在你的、或者说我们整个汕头,或者是全国的孩子都这么认真学英语,让他从幼儿园学,学到小学、学到初中,高中学到大学毕业,他去到美国的时候,他的英语有什么程度,你知道吗?美国小孩子三岁的程度都不如。你为什么要那么认真、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学这些英语有什么价值?你这一生真的能出国
吗?你不出国,你学这些英语做什么?还有,你出了国,你这些英语够用吗?你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来做这件事,而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所以各位,我不是说叫大家不要学英语,我们学语言有学语言的基本的方法。如果这个基本的方法你都不遵守,你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去做这件事?所以先好好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想好了再去做,你就不会浪费你的时间,浪费我们孩子的生命。我有一套真正学好英语的方法,不花钱、不花时间、不要请老师,而且你的孩子将来英语程度超过美国人、英国人。大家对这件事特别有兴趣,我放到最后才说。(笑,鼓掌)
    我们先说比学英语更重要的,一种语文的学习。我们要把本族的语文学好再说啊!你连本族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语文都没有学好,你学人家的语文做什么,你是不是要做他们的奴才啊,那我们本族的语文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吗,大家都已经有了个印象,几十年来,凡是有识之士,有见识的人他都一直在呼吁我们国民的语文程度低到,我们国民的语文程度低到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说一年不如一年。因为滑落的速度太快了,大家都这样讲,讲了几十年还是依然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难道语文是这么困难的吗?何况是本族的语文,我们自己民族的语文难道是这困难学吗?各位,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能力不好,其他学习也跟着受阻碍,何况语文不只是开发人类的聪明。刚才讲过,语文是人类文化、智慧承先启后的载体,你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必须能够读懂巨人的书,你必须有高度的语文能力。
  
 好啦,现在我们说:语是不必教、不必学的。但是语,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还有时空限制。因此人类发明的文,记录语言就是记录思想。所以,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语而是教文。语是在日常生活中三岁就学完了,因此我们语文教育的重点应该摆在文的教育。什么叫做文?首先教他认字,然后教他阅读,然后让他能够作文。我们现在国家不是很注重语文教育吗?是的,小学的语文课程是所有课程时间最多的,我们的老师也是花了最多的时间来教语文,没错。但是语文有语文教育的规律的。我们应该好好反省然后把语文教好。现在我们接下来讲文,刚才说文需要认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教认字,花了多少时间呢?花了至少六年,教了多少字呢?教2500至3500个中国字。要认2500到3500中国字难道需要六年吗?我们四川省有个郭宝华教授,他发现了这个认字教育问题,他去考察我们小学生所有课本,六年累计下来,总共大约用三十万字来学,所有课本,小朋友很认真的读了这三十万字然后让他们认这2500到3500个字,他认为这太浪费了。中国古人的教育,一开始教学,教《三字经》、教《千字文》,合起来2000多个字。三个月之内,最多是六个月,就可以让一个孩子认完2500个字,六个月能完成的事?
椋颐怯昧耆ネ瓿伞K匀献质呛芗虻ィ献质遣恍枰痰摹V灰阌枚越逃姆椒ǎ献忠院缶湍芄欢潦椋潦橐院缶湍芄晃罩叮皆缈级潦椋侥芄谎啥潦榈牧己孟肮撸较不抖潦椋较不抖潦榈娜硕恋氖槎恋迷蕉啵斫饬υ胶茫斫饬υ胶茫潦樵娇欤娇焖指不叮不抖潦榈娜硕恋氖樵蕉啵恋氖樵蕉嗟娜嗽较不抖潦椋槐沧泳拖不抖潦椋不兜绞植皇途恚飧龊⒆泳筒恍枰憬塘耍笾兜娜瘸朗亲苑⒌模笾兜乃俣缺热魏卫鲜袒挂臁?
  
 所以,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教出一个好学的孩子,教出一个有自动学习兴趣、自动学习能力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就可以放手了。现在我们整个教育不往这里去思考,我们天天烦恼我们怎么教他,天天又很努力的去教他,结果教得这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而且是永远失败,失败一辈子!所以,依照我的教育的规划,一个孩子三岁之前,就是还没有进幼儿园之前,就要把中国字认完了,进幼儿园就开始读书,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读三年书就读三千本以上的书,他的知识量超过小学、初中甚至超过高中,你说这是天才的教育?不是,这是正常的教育!凡是不是这样做的人,你都害得你的孩子,害得你的孩子不正常!这是非常简单的事啊!要小孩子读书还不简单的吗,小孩子是很喜欢读书的啊,都是被我们大人害惨了啊,他就不喜欢读书啦。我们怎么知道小孩子喜欢读书?你看幼儿园的小孩子,最喜欢读书,看到书就拿,不管看懂不懂反正就看,他很喜欢读书。你叫他不看他很不高兴咧。到了小学,一、二、三年级还喜欢,老师说读书吧,他就读书;到了四、五年级,叫他读书吧,就嘟着嘴;到了初中不考试不读书,到高中打死也不读书。哗!越让我们教他越不喜欢读书,可见是我们教得他不喜欢读?
榈陌。∷栽亩烈嵩缗嘌灰嘌不抖潦椋不肚笱В愕慕逃闹氐>涂梢苑畔铝恕?
    再说作文。作文是很好教的啊,作文是不需要教的啊,谁教作文谁笨,把孩子教笨的啊!那么,作文不教怎么可以?作文是不能教的啊,那不教他怎么会作文?我们都知道,有学问的人就会作文了啊!所以,我们是要给他学问,不是要教他作文,没有学问的人纵使你教他作文的方法,你就害了他了。因为他只有用这个方法,每一次都有用这个方法,结果有了形式是没有内容啊。我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作文阅卷,一个教授要改很多文章,改一千篇文章,正好应了古人那句话,叫做千篇。对了,我们的孩子的作文是“千篇一律”。因为从小学就被教坏了啊,他从小学就说他要这样做,启承转合、启承转合。作文不是启承转合,作文的方法,是匠心独运,所以作文是不要教的啊,有学问就能做作文的啊。
  
 所以认字不要教,读书不要教,作文不要教,那你语文还要教什么呢?不要教!你的孩子才有前途。有些人认字不教,那怎么办?认字是很自然的;阅读不教,怎么办,阅读是很自然的;作文不教,怎么办,作文也是很自然的。你说我看他作文,我总是要改改的嘛,怎么不要教呢,你改一改也可以,你不改也没关系,那不改不就比较轻松吗?为什么说不改没关系呢,一个有学问的人就不会写错字,所以最重要就是给他学问,给他学问的方法就给他读书,那么他偶尔写错字,为什么不改呢?假如他没有学问,你改了他的错字,这边改了那边又错,假如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就自己能改进他的错误,不需要你去改它,还有一个有学问的人如果写错字,人家也不敢说他错,你看有多好。我们现在啊,就是偏偏不给我们孩子学问,他整天到晚读那几本书,那几本课本,怎么会有学问呢?所以,一年要看一千本书。怎么看?一天看三本。为什么能一天能看三本,你觉得不可思议,对不对?其实每个孩子一天都能看三本书,或者同一本书,看三遍算三本,象他的,他的课本,他小学课本那么厚的书,一天可以看三本。怎么知道呢?你去观察你的孩子,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他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发新的课本,当天他大概就能把课本,尤其是语文课
本看完,而且看得非常的有趣,甚至他读过两三遍,一天就能把课本读两三遍,他已经能够跟他父母亲讲故事了,按照道理说,这本课本就要丢掉了,明天应该发一本新的课本给他读,他才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不过他明天到学校,老师说这本课本要把它收拾好,我们要学一个学期。这一种用白话文写的书,是可以交给他自己读的。所以胡适之提倡白话文是有相当贡献的,什么意思,就是能够让一个孩子自己学习,本来胡适之提倡的白话文应该走这一条路,就是所有白话文写给孩子看,让他自己读,只要认字的孩子就能够读书,就能够自己学习。
    白话文是不要教的,不是给老师教的,家长也不要教他白话文,因为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我手写我口,他会讲话、会认字他就能够读书。他会写字,就能够按照他的讲话写文章,叫做白话文。白话文本来不是给你教的,是给他自己读的,你教白话文就是浪费他的时间。你就阻碍了他自己学习的机会。

  
 那我们语文教育要教他什么?我们还是有教的地方,就是教高度的语文,尤其是高度的文,因为语总是这样讲话,我们教文要教高度,什么叫高度的文?就是经过精炼化,经过升华的,人类思想的结晶,用最优雅的文章写出来,这种文章已经不是白话式的文章,他是高度的表达文章,是写文章的时候特别用的语言的文章,我们人类讲话,这个叫做白话,用白话来写文章叫做白话文,我们如果用提升以后的语文写文章,就是文章;特有的语言,叫做文言。所以用文言写文章叫做文言文。凡是文言文都是经过这个作者细腻的思考,提炼过,优美的表达。这一种文言文,才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尤其是文言中最高明的文言文,它的文学艺术最高,还有他的思想境界最高。他里面有人生的教训,有品德的陶冶,还有智慧的开发,凡是文章达到这种高度的,这种艺术高度以及他的内容高度,这些文章必定被后世所尊重,所流传,所有读破万卷的人,他马上会发现,其中有几本是这么样的价值高超,所以作为老师的一定要传授给他的弟子,作为父亲的一定要传给他的子孙。这样子代代相传,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流传下来的这几本书,我们称为经典之作,你不教语文这一块,你要教你的孩子学语文,你应该用这些有终生之用,?
踔潦乔锿蚴馈⒂来共恍嗟闹骼唇趟谒镂姆⒄沟那〉笔逼冢?3岁之内,用最有意义的教材,然后用正确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于是,你就把孩子的高度语文能力培养起来,刚才说过,语文普通的语,普通的文,已经很困难复杂,他学会了,就是开发他的脑神经的系统。如果他还有内容,就是陶冶他的性情,现在又有高度的语文,当然开发高度的聪明,而且有涵养高度的品德素质。
    所以,我们现在要重新整理一下,语文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恰当时期,正是他心灵发展的,顺着他的心灵发展而去培养,这个心灵发展,在13岁之内,语文有它的复杂性,可以锻炼他的头脑聪明,所      以语文能力好的人,都比较聪明,语文能力好的人,他读书快;读书多的人,更能够让他思考精明。
  
 所以,凡是语文能力培养好的人,他的数学都比较好,人生一开始的时候,他的思考的能力是表现在具体,表现在具体的思维中,什么是叫做具体思维,就在具体生活中表现他的思考能力,尤其是表现在语文上,语文当中有逻辑,一个人讲话总是不能颠三倒四,总是要有条理,有条理的背后就是逻辑,所以语文的训练,也顺便训练他的逻辑能力,这个逻辑的能力越长大就能够越有抽象地表现,这抽象地表现用数字表达就是数学,用图形来表达就是几何,所以很多数学教育家都已经发现,我们的孩子数学不好的最根本原因是他语文能力不好,甚至有些科技学家他已经发现,一个科学家到了最高度的思维,他突然有所领悟,有所创造,是由于他的智慧,他的灵感,而不是由于他的思考,所以你从最初思考的能力开始,你有了良好的语文能力,能够增强他的思考力,你到了最后,这个思考到了极点的时候,你有文化的背景,你比较容易有灵感。所以要培养一般国民的数学能力,从语文开始;你要培养有高度创造性的科学家,你要从文化教养开始。文化教养最容易的,就是以有文化内容的文章,在他心灵还这么纯洁的时候,我们就教给他了。那我们怎么教给他,我们的语文教育的恰当方法,所以现在我们知道,语文越早越好,最好从胎儿开始

    我们的教材呢,是越有意义越好,可以供他一辈子所用,以后每教一句话,就要想它一辈子,每教一分钟,就让他终身受用,除非这样子我们就不需要教.因为你在浪费时间,高度的东西学会了,低度的东西就会,所以我们先教高度的,那么这么小的孩子,你选择哪些教材呢?哪些教材是高度的呢?我们就建议你自己去思考一下。你如果自己思考不来,那我就给你提议,自古以来,大家都这样看,什么叫做高深的?有涵盖性的东西就比较高深。
  
 比如说,你要让他学普通的白话文,不如让他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它里面有文学的高度.它里面也有为人处世的教导,而且这为人处世的教导,还不很浅陋,它还相当的深远,不过这个深远度,当然还不能达到经典的境界,所以教《三字经》、《千字文》不要太认真,把它当作是辅助教材就可以,我们应该教他唐诗,唐诗可以用一辈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不过我们是在培养人才,如果只教他唐诗,还是不够的,唐诗读多的人,将来长大是风花雪月之人,他还不一定能治国平天下,所以我们要培养高度人才,不要只教唐诗,唐诗是次要的,我们应该教他古文,会背一百篇古文,他就能够读古文,而且能够作古文,只要背一百篇。但是古文它也是有所师承的,他的老师是朱子百家,所以我们要取法乎上,我们不必读古文,古文随便读就好,我们应该读诸子百家,将来可以跟古文作家平起平坐,所以我们读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还不够和平中正,他有偏见,所以我们应该读最光辉,最平正,最深远,这些作品,保存在《四书五经》当中,会读《四书五经》,必定懂得诸子百家,还能够批判他,会读诸子百家,必定会读古文,你还可以察觉到这些唐宋八大家,他还有相当的缺陷,他还相当
的浅薄;会读古文你就能够读诗词歌赋。这些诗词歌赋,只是作为一个陶冶我们性情之用,只是作为我们消遣之用,价值是不高的,当然不是没有价值,会读古文,你必定能够读诗词歌赋,会读诗词歌赋必定会读《三字经》、《千字文》,会读《三字经》、《千字文》必定能够读我们的语文课本,必定能够读很多的课外的白话文的故事书,所以我们应该取法乎上,高的教会了,低的就自然会,低的是不需要教的。
  
 那四书五经里面以四书为标准,四书又以论语为开头,所以我们中国人要教第一本书叫做《论语》,第二本书叫做《老子》,先把这两本书读下来再说。一个孩子只要读这两本书,他就认完中国字。其实不要读到这两本,只要读《论语》半部,他就认完应该认的中国字了,认完了这些字,他就可以开始读书了,所以不管你从几岁开始,只要半年一年,他的认字教育就完成,比如我们举个例子,你教你的小孩,第一天教他:“子曰,学而时习之”,我们刚才说过,所以兴趣都要刺激三十遍以上,你教他:“子曰,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一章教他二三十遍,他很熟悉,甚至会背。第二天再教他“子曰,巧言令色,鲜以仁。”第三天教他:“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第四天教他:“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第五天教他“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样教他五天,每一章都念个二、三十遍,五天之后,他最少会认两个字。哪两个字?你也知道,可能“学而时习之”的“学”,也认得了,为什么?“学而时习之”有“学”,然后呢,“行又余力,则以学文”也有“学”,然后“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学”字出现三四次,可能他已把“学”认得了,?
等献忠欢ㄒ霞虻サ淖郑等献忠欢ㄒ铣S玫淖郑馐俏颐谴笕说奈蠼猓桓鲂『⑹嵌嘟哟ニ褪煜ぃ嗍煜に腿系茫系枚嗔耍淳突嵊茫ご笠院笏突嵝矗孕醋忠膊恍枰痰模米忠膊恍枰痰模腿盟匀怀ご螅匀换帷?
    我们要教的是非常基本的东西,我们最基本的东西,把它浓缩到一个地方来,就是用经典作教材,然后我们用语文教学的正常模式,语文教学的模式就是让他反复练习。刚才讲过,我们头脑神经的联接,如果经过信息的反复,就会联接得非常巩固。因此,语文的教育也正好是巩固他神经的教育,于是我们就凝结出一套开发儿童潜能最好的方式,在他成长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他的聪明以及智慧在成长的时候,所以语文能力的成长跟他聪明智慧的成长是平行的,在这个时机,我们只要把语文教好了,他的聪明就在其中;把语文教好了,他的阅读能力就在其中;把语文教好了,他的思考能力就在其中;把语文教好了,他的品德素质就在其中。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13岁之前,最重要的一科就是语文科,也可以说,只要把语文教好了,其他你就不用烦恼。

    一个聪明的孩子,自然他就能够轻易地学习其他科目,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让他学才艺,不管是让他弹琴,让他跳舞,他都学得比较好。依照我们推广十年的经验看来,一个读经的孩子,他的语文能力好,所以学校里面的功课,语文你是不用烦恼的,刚才说,语文能力好了,他喜欢看书,看书的能力强,看了很多书,他的社会科,所谓的历史、地理,这种科目几乎不用教。因为他的知识可以超过家长跟老师,只要看过一千本书,他的这种社会科的知识超过小学、初中以上,何况两三年看两三千本书呢?所以社会科不用教,自然科不用教,为什么呢?他只要看一千本书,其中有两百本书是属于自然科学教育的书,科普的书籍。这个孩子他的自然科知识超过小学、初中,所以自然科是不需要教的。世界上所有科学先进的国家,他们对于科学的教育没有象我们这么紧张,但是,他们老师都鼓励小孩子去自己阅读科学读物。我们中国如果要科学要迎头赶上这些先进国家,我们也应该走这条路,让儿童看多科普书籍,而不是天天在课堂上教他自然科,教得非常痛苦。他看书自己很有乐趣,为什么不让他看?所以自然科不需要教的,看了那么多书,读了那么多经典,思考能力开发出来了。
  
 数学科是非常简单的。很多人都烦恼他孩子的数学。我就问他说,你孩子的数学要怎么办才可以让他学好呢?他说:“我一直在想,想不出办法。”我说:“数学要好,不在于老师很认真教,因为我们老师都已经很认真教了,不在于家长很关心,我们的家长已经很关心了。不在于儿童做许多功课,因为我们儿童已经做的数学功课已经太多了,数学还是不好,数学要好,只有一条路。”大家都非常聚精会神,到底是哪一条路?其实很简单,数学要好,不是很简单吗?让这个孩子聪明起来,数学就好了嘛。他说:“我早知道,我也知道啊,但是你告诉我,怎么让他聪明起来啊?”一般人都以为,我努力算数学就聪明,其实不是!聪明的基础是象电脑它的硬体一样,象我们汕头地区做很多的马路一样,开出很多的高速公路,就是聪明的基础。聪明的表现的是在高速公路上跑汽车,它能够拐弯抹角,跑到它的目的地。就象在电脑的基础上,我给它程式去运作。电脑的硬件,CPU以及它的记忆体如果都不足,它就不能够运作高明的程式。如果我们这个地方,如果马路开得不够大,开得不够多,车子一多,就塞车,车子一大,就跑不动,所以我们的孩子如果没有把他的脑神经建构起来,你教他数学,是等于在残害他。他没有那个
聪明,你偏用这么深的东西给他,你不是在残害他吗?这种孩子能够更聪明吗?反而更笨。所以赶快去开你的高速公路,将来才能跑汽车,所以要让一个孩子数学好,非常简单,你应该从早开始就让他很聪明,数学就好了。那么你的孩子现在数学不好怎么办?就从现在开始,让他聪明起来,将来数学就好了,你现在急也没有用,就等于你开车上马路,塞车的时候你急也没有用。所以赶快想办法去开公路,你说我孩子现在已经这个状况拉,你还要叫我再等,我能等吗?你一定要等,不等,你也没有别的办法,谁叫你以前不教他读经。但是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来得及。多少时间可以看出效果呢?两个月,你愿意做吗?不愿意。很多人都不愿意。然后读得越久,效果越好,读得越多,效果越好,这已经是十年来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家庭所已经证明的事啊,你不需要去证明,所以你一听到,就赶快付诸实践,你不需要心里再存着怀疑,说我看看,别人先做看看,等到你别人做成功了,你的孩子已经过时啦。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并不是我在这里夸张,虽然我姓王,老王可以卖瓜,但是我不是在这里卖瓜。本来就是如此,13岁之前是建构他心灵的时候,建构心灵,要用最恰当的教材,恰当的教材就是语文,语文的教育涵盖其它一切。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怎么教,就是让他多接触,让他反复地接触,接触到会记忆,所谓让他会背诵,反复的练习是建构他脑神经系统,会记忆是给他一辈子的文化财富,他日渐长大,就日渐反刍、酝酿,就象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就开花、结果。现在懂不懂?现在不懂,现在只有记忆,不懂而记忆,叫做什么?叫做死背。怎么可以叫一个孩子死背东西呢?死背的东西如果是好东西,将来就能够活用,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个孩子发展的轨迹:他首先是不以了解为他的特长,是以吸收记忆为他的特长,他在能吸收的时候,能够记忆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他吸收跟记忆的教育。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给他吸收什么、记忆什么?一定要给予他吸收、记忆他一辈子有用的,乃至于是人类永垂不朽的,最有价值,最有内涵的东西,让他慢慢地开发,他只要把这些东西开发出万分之一,他就成为一个君子之人,他就这样长大,就这样开发,越长大,开发越多,教一次,就让他开发一辈子。你的孩子是会长大的,你?
灰傥剩衷诓欢惺裁从茫皇歉衷谟茫歉槐沧佑谩D撬滴乙院蟪ご笠玫氖焙蛟傺О。恳院蟪ご缶屠床患把О。?
   
 所以这是很紧急的事。紧急的事要赶快做,所以有些学问是慢慢做,什么学问慢慢做呢?有关于思考的教育,数学科学的教育慢慢做,什么意思?就是教他看他会不会懂,会懂很好,不懂也没有关系,为什么?以后再懂,还来得及。他越长大,理解能力越好,所以现在已经有一些人了解教育的原理。他怎么做,一年级到了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到五年级,甚至一年级到六年级,看看你的信心有多强。信心比较弱的人,一年级到了三年级,不教数学,他可以省下很多时间,赶快去背诵经典,赶快去读很多课外书,开展他的聪明。或是一年级到五年级通通不教数学,开展他的聪明,读很多书。不教数学,他的数学成绩一定不好吗?一定不好啊。对的。但是,六年级开始教,从一年级的数学教起,两三个月就把五年的数学全部学完。而且非常有兴趣,因为他已经长大了,他读了很多书,他的思考的能力已经建立了。所以,该不急的你就不要急,越长大越容易学的,你就等到长大再学;该急的你要赶快就急。十三岁以后,几乎不能再长进你的语文能力,如果要想要再提升你的语文能力,你就要非常努力但是效果很少,这一辈子你很难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呐。而且十三岁之前没有这些圣贤的教养在你心中酝酿,将来长大以后,?
愫苣言儆懈咴兜睦硐耄桓鋈撕苣言儆锌男亟螅裕挥薪邮芫浣逃娜耍运阶岳淙挥幸恍┐厦鳎彩切〈厦鳌?
   当今我们的国家,我们政府正在提倡,以德治国;正在提倡,未成年人道德素质教育;正在提倡,中华文化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协助我们的政府,当然也是协助了你自己,协助你的孩子,让他一生幸福,既聪明又有品德。凭什么?凭你的教材选对了,选对了教材,你怎么教他?用语文的方式,你的教法教对了。所以,现在我们介绍教学的方法,刚才说反复练习,我们怎么让他反复练习呢?
   我们的经典教育教学法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六个字,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都可以立即教他的孩子。我称为读经教学六字真言,不需要你有学问,不需要你有教育的专长,不需要你有任何经验,你只要会讲这六个字,你就能当一个文化传承的好老师。你没有学问可以教出有学问的孩子;你品德不高,可以教出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希望大家把这六个字记住。用这六个字教学,都教好了;不用这六个字教学,效果都减弱。这六个就是:“小朋友,跟我念”。一个胎儿在你的肚子里面,你说:“小朋友跟我念”,你就念给他听,或是放CD给他听,所以现在家里要准备两架CD,一架是放优美的音乐,一架是放经典。他从还没出生以前,他就已经接受了人间最高明的教育。有一些孕妇,她让她的孩子听论语,听了十个月,这个孩子出生以后,相貌堂堂,甚至她告诉我说,她在怀孕的时候,胎儿的胎动,就不一样,让她感觉到非常地安慰、非常地舒服。出生以后,不哭不闹,不是笨到不会哭,是聪明到不需要哭。(笑)
 
 我前几天在长沙,有一个人抱着他的孩子来看我,他的孩子刚好满一百天。他非常得意,告诉其他人说,他这一百天的孩子,在一个月的时候,在他刚一个月的时候,人家都说这个孩子是不是三个月的?不是,只有一个月;现在只有一百天,人家问说这个孩子是不是已经出生六个月了?所以可见大家的观感都认为他很成熟,眼睛很大、很亮,而且一片可爱祥和的脸。不哭不闹,他来到群众当中,也不会哭,大家抱来抱去抱来抱去,他也永远笑眯眯的,甚至这个父亲很得意地告诉大家说,这个孩子我们为他洗尿片,在这群众中讲这个话,虽然不是这个很雅,但是没关系,我们为了教育我们下一代,他说他为这个孩子洗尿片,只洗一个月,这母亲在坐月子的时候,非常方便,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孩子几乎不哭不闹,晚上睡觉只醒来一次,这醒来一次,这个两脚踢一踢,动一动,把大人吵醒了,然后给他吃奶,给他换尿片,他又睡着了。一个月之后,就不再包尿布了,因为这个孩子自己就能告诉大人,他要方便了。他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过他的朋友有这样的孩子,他把这个孩子之所以能够如此聪明,归功于他的经典教育。那他怎么做经典教育呢?他的爱人在怀孕的时候,这两个人有空就念经典给他听,就念给他听就好了。?
錾院螅焯炷盥塾铮ド习嗷乩吹谝痪浠熬臀仕耍阌忻挥心盥塾锔颐堑暮⒆犹K晕以げ庹飧龊⒆尤绻揭凰昊峤不暗氖焙颍鸵丫岜陈塾锪恕K越逃欠浅<虻サ模∨笥迅夷睿欢ǜ隳睿悄阋欢ㄒ钣幸庖宓慕滩母灰倌钚∶ń行」诽庖焕嗟亩髁耍庖焕嗟亩鞑皇遣灰蹋蛭罴唇逃逃惨展松畎 K哉庖焕嗟亩骶腿盟谏钪醒熬秃昧耍灰旁诳翁美锩娼蹋灰改盖谆够ㄊ奔淅唇陶庑┒鳎闾朔盐颐呛⒆颖蟮纳恕K漳芰φ饷春茫阄裁床蝗盟玫亩鳎旁谒纳畲Γ魑簧呕似返谋尘澳兀磕悄阍趺醋觯俊靶∨笥迅夷睢保踔亮饩浠耙膊挥媒玻珻D按下去,他就听了,只要他听进去的,都成为深刻的印象。

所以这种教育是简单的,现在,因为我们整个教育的观念落在体制当中,所以我们也要配合体制来做这种教育,我们怎么配合体制呢?如果在学校里面,我建议如此,在座有学校老师、校长,或者你是家长,你可以建议老师。怎么做?我们不必改变学校的行政系统,不必改变学校的课程安排,我们把经典的教育融入在他的课程当中,怎么融入?利用零碎的时间,小小的时间来做经典教育,所以我就帮各位设计一个标准,这个老师每天花30秒钟时间做读经教育,只要30秒钟就可以了,怎么做?老师早上见到学生,第一件事情就是经典教育。老师一定要把经典教育念兹在兹,随在心中:我最重要的教育就是经典了,现在教他一部经典,他终身受用,一定终身感激老师,你替国家培养好的人才。
所以老师一定要常常想,我就要做经典教育我就要做经典教育,所以每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经典教育,你只要教他一句话:各位小朋友把书打开,第五十页第一行到第五行,大概一百个字,假如老师有时间就“小朋友跟我念,子曰学而时习之”,小朋友就跟着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小朋友跟着念“不亦悦乎”,这样念完一章,然后再一遍“子曰学而时习之--”。假如你没有时间呢:“小朋友一起念,子曰预备起--”老师就可以走了,小朋友就念“子曰学而时习之”这一百个字反复、反复、反复到老师说停,十分钟反复20遍,20分钟就反复40遍,小朋友100个字大概反复20遍到30遍就会背。但是,希望你让他反复100遍。所以今天所有的上课铃一打,就每节上课铃,不管你这节课是语文啊、数学啦、自然啦,上课铃一打,小朋友就开始读这100个字。教室里面只有两三个人没关系,开始读,后来人越来越多,越念就越大声,大家只有一个嘴巴,他就不会讲话,大家念这些经典,心灵越来越沉静,他就不会浮躁,是最好的收心操,老师如果已经在教室,就陪着他们念,你就摸摸他们的头,“念得很好”鼓励他们,老师如果还在外面,没有关系,你在外面多做一些事,因为全班的孩子都在接受经典教育。每?
诳文?分钟就念了10遍,我建议最好念10分钟。假如信心非常坚定的老师可以让他每节课念20分钟,一节课总共只有40分钟,你让他读经就读了20分钟,剩下20分钟你才去教你的功课,你说,我以前教40分钟功课都教不完了、教不好了,现在只剩下20分钟,我们是不是要放弃这些功课呢?是不是我们把这个经典教好了其他就不管了呢?其实,你不要这样想。原来教40分钟不会的,读经以后教20分钟就会了,甚至这些课本几乎不用教,信不信由你。

    所以我一开始演讲就说,今天来听我演讲,假如你听到一些很奇怪的话,你心里边也好,有打算了,你是相信全部呢?相信一半呢?相信两成呢?还是全部不相信,就看你孩子的福气了。我们老师太辛苦了,我们家长太辛苦了,我们孩子太辛苦了。我们已经辛苦几十年了,我们的教育做好了吗?假如没有做好,为什么不换一换思考,为什么不换一换方法?你试看看,10年来已经有千万的孩子做了实验了,从来没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他的孩子读经读坏了,只有感谢。每一个家长认真教读经,他的孩子就有进步,乃至于一些智能有障碍的孩子,都有了进步。
  
 这个例子太多了,我姑且举一个例子,在台湾高雄,有一个母亲她生了一个孩子,本来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但是到他两三岁的时候,就觉得发现不一样,为什么呢?别人的孩子都走路走得好好的,她的孩子走路会跌倒,别人孩子动作都很灵敏,她的孩子动作很奇怪,手眼不协调,眼睛看到茶杯,这个手伸出去伸到别的地方去,拿不到茶杯,这叫做感觉统合不良。这种孩子是很难学习的,这种孩子是不能跟一般的孩子一起上课的,所以到他两三岁的时候,这个母亲开始着急,她就去进修许多的特殊教育的学科,到后来她也成为一个特殊教育的老师,用尽各种方法要治疗她的孩子,依然没有什么效果。到最后,她听到经典教育,她知道,脑神经的刺激,不在于你做多少动作,不在于你给他闻多少气味,而是在于眼睛跟耳朵给他多少良好的资讯,所以她就开始教她的孩子读经,读的第一本书叫做《大学》,她也找了几个孩子跟她孩子一起读,别的孩子《大学》在一个月之内就背完了,她的孩子学得特别慢,她的孩子读了六个月,才把《大学》背完,大学1500个字,从头到尾,象长江大河这样子地滚滚而出,他的头脑就受到良好的建构,等于是清洗了他的心灵,所以,等到这个孩子会背完一篇《大学》的时候,他走路就?
辉俚梗涂梢阅玫阶约旱牟璞踔了梢园锼哪盖浊胁耍穆杪韪咝说煤埽纠匆晕飧龊⒆硬荒苌涎В罄淳蜕险5难!2唤鍪钦;耍蛭绦辆墓纬埃晌7渡踔泻芩忱搅顺跞氖焙颍K偷礁咝圩詈玫难#狈⒉枷⒛且惶欤虻缁案遥幻娼惨幻婵蓿怠胺浅8行煌踅淌冢裉煳业暮⒆佑姓庋拥谋硐郑际且蛭憬樯芪颐嵌辆逃保ü恼疲┧怠拔艺庖槐沧臃⑹模欢ㄒ乒愣辆逃锰煜滤懈改付寄芄恍腋#锰煜潞⒆樱还苷5摹⒉徽5模嫉玫阶詈玫恼展恕!闭獠皇巧窕埃馐怯械览砜梢运档模蛭死嗟亩髦圆荒芄徽#褪峭纺陨窬挥薪ü购茫纺陨窬ü褂懈髦止艿溃詈玫墓艿谰褪歉叨鹊挠镂慕逃0淹纺越ü购昧耍渌难熬腿菀琢恕?
  
 所以,语文科好,自然科好,数学科也好;甚至,他的美术音乐,比如美术科,因为他读了这么多的高深的学问,他的美术科比较有创意,他的音乐,因为他的记忆力好,看谱能力也很强,一下子就把这个谱背完了,所以他的音乐学得好,而且心灵非常的沉静,音乐学得比较有兴趣,而且他所弹出来的弹出来的乐器的声音比较柔美,就是它比较有体贴。读经的孩子,学舞蹈,动作比较优美,读经的孩子去学游泳,比较不会沉下去。为什么?聪明。(鼓掌)头脑聪明,四肢比较容易发达,如果只有四肢发达,往往头脑简单,因为,肢体运动,触觉的讯渠是不够的,耳朵跟眼睛,还有我们语言,我们嘴巴讲话,那这种锻炼才是高度的锻炼,用这种锻炼锻炼好了,他其他的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能够有良好的脑神经发展的孩子,五脏六腑发展比较健全,所以你看,聪明的孩子往往比较健康比较不会生病,智能不足的孩子天天体弱多病。所以要让你的孩子将来长命百岁,你现在就要让他读经。人类的生命是整体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头脑,最重要就是这一颗心,你把这一颗心开发了、让它光明了,你把头脑建构了,让它非常地聪明了,有光明的心,有聪明的头脑,你教育不是就完成了吗?用什么方法?用最高度的智慧去开?
⑺闹腔郏米罡叨鹊囊帐跞ヅ嘌囊帐酰米罡丛拥哪谌萑タ⑺厦鞯耐纺浴U庾芎推鹄淳褪蔷洌肽悴灰倩骋伞?
  
 有人说,这个经典教育已经过时了,我们应该面对现代化啊,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所谓过时,没有所谓现代。你这些教育是走中国的老路,我们现在应该学习西方啊。该继承的地方就要继承,该开放的地方就要开放,所以经典教育不是复古,如果是复古,是因为它是合理的,它是重要的,我们就应该恢复。经典教育尤其不只是要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而已,我们是从整个人性来思考,凡是人性所应该学的,我们都应该给他学,所以面对现在的国际化,我们不只是要让他学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智慧,我们也应该让他学西方的智慧。我们怎么让他学西方的智慧呢?这就牵涉到,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其中又有一项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对于外文的学习,我们把它统合在一起,我们用一种方法,让他的外语能力,学得好,学得快,学得容易,而且让他能够深入到西方的高度心灵当中,来吸取他们的文化精华,既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够吸收别人的文化精华,这样子,在我们下一代的心灵当中,就能够融贯中西,能够为世界再重新铸造更新、更丰富、更高明的新文化传统。我们就这样传给下一代,才不会辜负我们的祖先,我们也用这种新的、丰富完美的文化,我们介绍给西方人,我们才不会对不?
鹫飧鍪澜纭?
    所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请问,中国人用什么来贡献给世界?我们不是要跟别人竞争,而是,我们应该为整个人类的前途而奋斗。西方人他们应该把他们的传统继承下来,他们也应该学习中国的文化;我们中国人也是如此,既要继承这些传统,我们也应该学习西方文化,整个世界,大家都有这样,这样子宽阔的心胸,这才是世界大同的来临。
  
 因此,我们的下一代不仅要继承我们自己的传统,不仅要读我们自己的经典,我们现在也让我们的孩子去接近西方的经典,去学习西方的经典,用什么学习?用西方的语言学习。我们称为外文读经。外文读经只从语言的学习来看,它也是最好的语言学习。为什么?你要教英语,要知道,学习英语对我们来讲是很困难的。美国人学英语怎么学的?美国人是不用教的,他在环境会是学好了,所以,语言是在环境中学的,我们如果要教我们的下一代学英语,我们必须要创造这个环境,但是我们没有这个环境,所以他学一学,会忘,过不久又忘记了,你教得非常地辛苦,结果效果非常地少,有些人就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创造一个环境,专门学英语,叫做全美语学校或是全英语学校。他到这个学校来,就用英语交谈,这个孩子固然英语学得不错,不过,费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他有什么用?他出国,刚才说过,他就是学了10年出国以后不如人家的3岁小孩,但若不出国,他最多只能做做翻译,对整个人品、对他整个生命的开发是不够的,费了那么多的力量而效果这么少,我们为什么不改变一下?怎么做?就是与其学英语,不如学英文。语要环境,文不用环境,文就是用文字写出来。你拿出来就有,你放下去就没有,再拿起来
又有,所以用英文学英语。假如你把这个文念出来,文也是语,而且文法就是语法,所以英文好的人,常常大声朗诵英文的人,他的英语就自然进步,不需要再学英语了。
     那么要学英文,最好的方式是学经典的英文。因为高度的学会了,低度的就会,所以,普通的英文是不需要学的。什么叫做经典的英文?就是英国美国的学生,到了研究所以上,他们的教授要读的书,大概就是他们的经典了。那什么时候教我们的孩子呢?越早越好,最好是胎儿的时候就让他学,让他熟悉这样的声音,长大以后,他要学英语、英文,就好像自己的母语一样,这叫做文化的故乡。来不及学,0岁到3岁,再来不及,3岁到6岁,最后是6岁到13岁。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在社会上推动英文经典教育,已经有5年的历史。用什么做教材?莎士比亚、柏拉图、圣经、名著选读,他们的重要演说,象华盛顿的演说、林肯的演说、邱吉尔的演说、罗斯福的演说,就可以把你孩子英文教好,而且一辈子好,好得比外国人还要好。这六个字就是“小朋友,跟--
 ”,不是跟我念哦,跟你念就完了,(笑)“小朋友跟他念”,就跟录音机念,我刚才说过,现在科技发达,我们一定要运用科技产品。古人不可能有录音。不可能有CD,现在我们可以准备一架CD机,只要放一下CD片,这里面的发音是最标准的,语言的学习的模式就是反复听,听到很熟,跟着念,跟着念你就渐渐地纠正你的发音,念到很熟,熟到滚瓜烂熟,熟到会背,背到一辈子忘不了,一段、一篇乃至于一本书。只要背2万到3万字的经典英文,这一辈子他的英文你就不要再烦恼了。一个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要背完2万字的经典英文,那是非常方便的,因为他把这些英文当做儿歌来念。你与其让他念儿歌,为什么不让他念莎士比亚。那么他现在念莎士比亚他懂不懂?不懂。不懂有什么用?你还来问这句话,就代表你不知道读经的意义,所以现在不要问这句话了,不懂有什么用,他有一辈子的时间去懂,尤其这些高度的东西都放到心灵当中了,他如果自己想要去看那些白雪公主的故事,那是太简单了,他既然会背这么多文章,他自己就有一些兴趣。他自己会去查字典,他自己想要去看别的书,所以孩子是活的,你就不要问他到底什么时候懂,他就在日常生活中日渐懂起来,而且他自己有兴趣去追求。因此,一个孩子要学
好英,只要会背两万字到三万字的经典,这一辈子他的英文自然就步上康庄大道。
  
 厦门有一个孩子,因为她的福气大,她提早接触这种教育,她为什么会接受这种教育呢?说来也很好玩,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不被看好的,她表现是不如人意的,她的母亲怕她上不了一年级,所以就在大班毕业的那个暑假拼命去找老师替这个孩子补习补习,后来找到一个刚好是厦门推广经典教育的人,她说:“没关系你送过来,我来教她。”这个老师就教她读《大学》。一个暑假把大学背完,然后《中庸》背了一半,大概一个暑假背完三千个字的中国经典。这个孩子上一年级被老师选为班长,跌破所有家长的眼镜,这个孩子以前在幼儿园表现那么差,经过两个月居然她就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三千个字就够了。从一年级以后,我介绍他们读英文经典。她就一直背这些英文经典,到了三年级她已经会背三万个字以上的英文经典。她已经可以自己看书了。她看什么书?看那些英文写的儿童书,看了一阵子老师认为她的能力更好了,就叫她看英文世界名著,不是改写本,是原著,世界名著。这么大本的英文名著,一天看三十页,这一种的进度,几乎是我们英文的,英文系跟英文研究所的学生所赶不上的速度。她一两年之内看了五六本英文世界名著。她的会话能力当然好得不得了,能够整天到晚跟美国人讲话,用英?
慕不埃阶詈笏睦鲜σ埠芫取S型夤死囱萁玻皇墙捕逃材陨窬窖АK谙旅嬗糜⑽淖霰始恰Q萁餐炅艘院螅鲜σ簿醯煤苎纫欤湍谜飧霰始歉飧鐾夤丝矗飧雒拦丝矗飧雒拦缴赐炅司退担骸澳憧梢岳次颐敲拦弊芡场薄#ㄐΓ恼疲┫妹糯笱в⑽难芯克慕淌谌タ此牵翘噶艘院螅透飧鲂⊙哪昙兜暮⒆铀担阆赂鲅诳梢岳次颐茄芯克危颐茄芯克难挥心愕某潭取?
    各位,一个不被看好的孩子,只是因为她接受了经典教育,她现在是全方位的发展,将来前途无可限量。我们说她将来前途无可限量,并不只是她出人头地,她将来高考能够考上重点学校,其实,教她的老师跟父母亲都已经不是这样看了,我们要为孩子负责,我们只是把孩子的能力,把她开发出来,不要障碍她的成长。我们让她成为一个生命丰富的人,我们让她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们让她将来能够为这个世界多做一点事。你不要再小气了,不要只是为了你的孩子的功课,不要为了你的孩子将来中考、高考会考得如何,不要再想这些小气的问题了。你要好好地把你孩子培养成一个人的样子。而是不是这样的人功课就不好呢?不然。凡是接受读经教育的孩子,功课总是名列前茅。所以,那些事情是不用再强调的,他就自然好起来。所以,有功利心态的家长,请你放心了,你只要教他读经;如果有文化观念的家长,你应该以更喜悦的这种心情来教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将能够为我们国家民族、为整个世界负起文化的责任。

    我们汕头地区,在整个中国大陆推广读经,算作起步比较慢的。别的城市乡村,有的孩子都已经读了四五年、五六年。我们汕头,起步比较慢,风气还没有打开。但是,你不用急。今天,我们就一步到位。在座各位,你就好好地教你孩子。要好好教你孩子,我最后再建议四个原则,你一定要这样遵守。不然你将来还是会后悔,没有听过读经教育的固然后悔,你听过了而不好好把握,你将来也会后悔的。
    第一个原则,就是及早读经,越早越好,十三岁之前,一定要把他一辈子应该有的学问全部教给他,让他终身去开发,所以越早越好,你说越早越好。早到什么时候?千万不要在说早到胎儿,因为很多人会捶胸顿足。所以,早到什么时候?就从今天开始最早。
  
 第二个原则,要老实读经。什么叫老实读?就是小朋友跟我念,小朋友跟CD念,就这样一直念,一直念,一直念,不要有太多的花俏,不要有太多的游戏,不要有太多的奖品,因为你那些刺激,引发他的兴趣固然没有错,他接受刺激才引发兴趣,这种兴趣是假的。学习语言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你反复地让他学,等到他有成就的时候,就等到他能够背的时候,他就有兴趣了。而你让他背的时候,千万不要跟别人比,因为每个人的学习的能力不同,每个人发展历程的不同,你安知道他将来不会聪明起来,所以,任何一个人,你都要按照他的能力来教他。你若不会教,就让他念一百遍,聪明的让他念一百遍,会背还要让他念,念到一百遍,这个背得慢的也让他念一百遍,只要念一百遍就可以了,老老实实地读。而且,从真正的经典读,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来看小孩:《三字经》比较简单啊,唐诗比较有趣啊。那是你简单、你有趣,对一个小孩子来讲,尤其越小的孩子来讲,他没有所谓简单跟困难,他没有什么有趣、没有趣,他就只有念,当儿歌来念,他就有趣。所以,千万不要用大人的观念来教你孩子。所以老老实实地读,从真正的经典《论语》、《老子》开始读,就是这样一直读,只要读,没有其他的办法,也不需要?
渌挠蜗防锤扇潘?
    第三个原则:大量读经。所谓大量,第一个,字数越多越好。今天五十、一百,明天再加五十、一百。一个礼拜或是一个月,总复习一次,然后每天五十、一百,每天五十、一百,这样子读越多越好。还有大量的意思,就是每一段反复越多次越好,叫做大量读经。
  
 第四个原则:快乐读经。只要你及时地,你提早教他,你老实教他,你大量教他,他一定是快乐地读,现在不快乐的人都是因为你时间不够,他读的遍数不够多,只读了一、二十遍你就叫他:你背给我听。这是不合理的。只要遍数够,不会背也没有关系。所以,我现在提倡:“三百读经法”。第一个一百,每天进度一百个字为标准,刚刚开始进度五十个字也可以,二十个字也可以。时间多,或是你读的经验多了,进度可以提升到两百、三百、五百。我发现有好多孩子,已经不只是一个两个了,不只是十个八个了,几十个,他每天的进度可以到一千个字,在台湾,我还听说有一个孩子他一天可以背八千字,《老子》不需要一天,半天就背完了,一天背八千字。你不要听到这个状况,你就要求你的孩子:“你给我一天背八千字”,千万不要妄想,因为你祖宗也没有积什么德,(笑)按照每一个孩子现况的能力,谁超过了他的能力,你就在压迫你的孩子,你是一个残忍的父母,残忍的老师。所以,我们每天进度一百个字为标准,看他能力多少再作调整,然后,让他念一百遍,大部分的人都会背了,少部分人不会背,没关系,只要念一百遍都已经对他有所影响,有所开发,所以,最后一个一百,叫做给他一百分。会背的给?
话俜郑换岜车囊哺话俜帧D闼嫡庠趺纯梢裕绻闶В筒豢梢浴F涫邓闶б膊患貌豢梢裕皇俏颐窍衷诘氖Ы逃┗恕4鸢付砸话俜郑鸢覆欢酝耆惴帧U嬲氖Ы逃谴油返轿捕缘囊话俜郑砸话氲囊灿蟹质颐窍衷谑Ы逃┗恕:茫还苷飧鑫侍狻?
   我们语文教育,完全不走数学的路,他会背一百分,不会背一百分。为什么不会背给他一百分,因为虽然不会被背,他已经念一百遍了,对他的心灵的开发,对他的学习潜能的开发,就已经有重大的效果,现在不会背,再过一、两个月,念一百天就会背了,所以,每天一百个字,让他念一百遍,给他一百分,这样他就会快乐得多。每天一百个字的进度,一年算三百天,一年就读三万个字,读三万个字的孩子,我保证他认完所有中国字,至少是小学所教的中国字全部认完。会读三万字的经典的字,他来读一些白话文的故事,白话文的科普读物,一定是顺利自然,读书读越多,越喜欢读,到达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样你的孩子就可以让你放心。小孩子读书读到这个地步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
    你不要奇怪,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一个家长跟我说的,他说我家孩子自从读经以后很喜欢读书,喜欢读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几乎忘了吃饭跟睡觉,我们怕他把眼睛看坏了,所以,每天到晚上九点一定要全家熄灯,厕所也要熄灯,要不然他会逃去厕所读书,后来全家熄灯也没有用,他的妹妹来告状:“妈妈,哥哥躲在棉被里面用手电筒偷看书噢。”偷看书不是看那个不好的书,而是他要把这本书看完,他才睡得着。所以变成家长新的烦恼。他说我现在我很烦恼,我说你烦恼什么?我的小孩子太喜欢看书了。我说:你这个算烦恼吗?假如这个也是烦恼,我们宁可家长都有这个烦恼。我们这个孩子太喜欢看书了,禁止都禁止不了,那我们就天下太平了。有一个老师告诉我说,自从读经以后,他也推动这个阅读的教育,小朋友自己看书,越看越喜欢看,第一节下课小朋友都留在教室里面,做什么?看书,看自己的书。第二节下课又留在教室里面,老师就生气了,他就下令:我数到三,不出去的我要处罚。要他们出去玩一下。老师大喊:一、二、三,全班往外跑,拿书去外面看。(笑,鼓掌)所以,各位,教育是很简单的,你一定要把握核心要点。
我祝福,我们家家出好子弟,学校出好学生,我们为社会培养好国民。今天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幸福美满的人生
                                             蔡礼旭 老师讲述
前言
    本讲座主题是「幸福美满的人生」。人生怎样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才有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多次重复形成正确的习惯,正确的习惯就会塑成良好的性格,从而造就幸福美好的人生。所以,一个人幸福与否,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正确,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如此,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才会有幸福圆满的人生。
一、做人应依从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思想的累积量过几年就增加一倍。所以当我们不会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的时候,所接触的讯息越多,知识量就越多,头脑可能会被搞得越混乱。而这一些思想有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有没有经过不同地域的实践证明?如把它摆在英国的时候,可以被接受,摆在中国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被接受。
    再如,现在很多人喜欢研究心理学。有些人一开始先接触苏联的理论,就拿苏联的来教育孩子;改天又觉得意大利的不错,又用意大利的来试验看看;过几天又听说美国的好,又去拿美国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孩子就这样变成试验品。现在孩子的教育用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很可能试验到最后,错了!想重新再来,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人下抉择要很理智。到底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让我们一生幸福美满,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这个我们要去思考。人生最难、最重要的是要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要依据什么思想观念来经营人生?替自己和孩子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真正的智慧,绝对不是某个人说的就行,必须要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印证,这一些道理确确实实真实不虚,这个才是真正的智慧。真理是超越时间跟空间的。例如中国的孝道,三千年前要孝,三千年后也要孝,不只超越时间,还超越空间。中国人觉得这样做人才是对的。我们在澳大利亚办课程的时候,很多的当地人听到闵子骞孝行的故事,都听得很入神,频频地点头。课后分享感受时,他们也觉得做人应该这样才好,才有味道,只是他们的文化里面没有这个底蕴而已。所以到全世界各地去推展孝道,没有人不欢喜。真正的真理绝对超越时空,这个才值得我们去学习。中国祖先承传的圣贤智慧,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印证,是正确的做人处事的智慧原则,让我们不需要花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去摸索。做人首要需学习的,正是这些做人做事不变的原理原则。
    当一些思想观念,还没有经过时间跟空间印证为真理时,不可以随便就去轻信,更不能将这些理论观念,当作自己做人处事的原理原则。这个赌注太危险了,不只赌上自己,连后代子孙都赌上去了。
    有一个朋友,四十多岁了,他听了儒学基础经典《弟子规》的讲解后说:「我十多年的社会摸索所累积的经验,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而已。」不过幸好还摸对了这些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是还有很多人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生也没找到正确的做人之道,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走了多少弯路!自己走了弯路也就罢了,而在此弯路中,不知道会伤多少人的心,造成多少人的痛苦。我们希望自己和后代子孙的人生,千万不要再发生这样令人心痛的遗憾。
二、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
    西方哲学以自我为中心,念念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由此所延伸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就是竞争。竞争升级成为斗争,斗争再晋升就变成战争。我们静下心来看看周围,自私、竞争、斗争和战争,不是每天都在人们的内心、家庭、工作单位乃至全世界上演着吗?而战争一旦发展为核子战,必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结局!其实不是核子弹爆炸了叫末日,当人的道德伦理观念都沦丧的时候,人的生活跟禽兽就没有两样:父杀子,子弑父,君不君,臣不臣,生不如死的抑郁、自杀倾向啃噬人心……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人间末日。所以我们与其怕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会很混乱,不如现在就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救起,不要再走这一条思路了,因为这是死路一条。
    出路在哪里?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想到的是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就是仁爱之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以仁爱为核心,仁爱再提升,就是互助互爱。再扩大就是我们儒家讲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当每一个人都如是存心,都用这种心态去对待他人,那整个社会就会非常地良善,非常地和谐。所以唯有人心回归到仁爱教育,回归到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才能够真正扭转人类的厄运。
    每一个遵从伦理道德教诲的人,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新加坡许哲女士,一位貌似平凡的女性,有着一颗时时刻刻关爱他人的存心。她说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爱人助人就是做人的本分。她所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慈爱,感受到她的真诚付出,通过她感觉到社会充满温暖、充满温馨,就好象大同世界一样。我们对于圣贤的教诲要很有信心。传统道德的教诲不是束在高阁上的理论,接受圣贤教诲的人能用真诚爱心去对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是社会就是诚敬友爱,和谐互助的团体。
    有人把中国这一、二百年来的落后归咎为是中国文化不好。这就是思考深度不够,没有全面地进行分析。清朝曾经是世界的强国,后来才衰败了。我们要分析它盛衰的源由。在清朝全盛时期,每天讲解中国文化经典,整个皇族跟大臣思想观念都很正确,国家非常强盛.后来,清朝末期出现了慈禧太后,她对照文化经典的教诲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好象每句话都在批评她,所以听后很不高兴,下令停止讲解传统经典文化。由此大臣的思想观念开始混乱了,失去正确的导引,自私自利等邪思乘虚而入,国家由此衰弱下来,列强才敢来攻击,所以根本原因还在自己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
三、生涯规划
    西方人的生涯规划跟东方人不一样。西方人的童年是天堂,中年是战场,老年是坟墓。他们不注重孝道,人到高龄后,每天在养老院里面坐吃等死。没有天伦之乐的老人,内心很孤寂,很空虚。
    对于小孩,西方人的方式是让他尽情玩,任个性发展,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殊不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本性是善的,但后天熏染的习性很可能背离了本善的心性,这时如果不加以导正,就会发生「苟不教,性乃迁」的悲剧。在这种方式养育下的孩子,绝对很会花钱,也不了解赚钱的辛苦。而下一代一旦养成了会花钱的习惯,就极不容易改。古云:「由俭入奢易,由侈入俭难」,把这条古训忘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所以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还没赚钱就很会花钱,用信用卡透支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入社会可能就已经负债了。所以很多西方人一生都是欠人家钱。欲望一旦打开,就很难控制。由奢侈、好逸恶劳而引发的青少年问题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现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弊病。中国圣贤人非常清楚,欲望一定要节制,教导后世子孙说:「欲似深渊」,「欲不可纵」。如果欠人家钱,下个月付不出还贷会怎么样?他的房子可能被收了,车子可能被抵债了,那么进入社会后就要拚命赚钱,要跟人家竞争,要击败别人,唯利是图,可谓中年是战场,日子过得很难受。
    中国有一句话叫「无债一身轻」。假如每天都想着要还债,纵使每天坐的沙发、睡的床都很高级,我看那个日子也没什么味道。这样的生涯规划,人生过起来并不幸福,并不自在,压力非常大。
    中国的生涯规划是怎样的方式?中国人的童年是拿来积福,等他成年的时候要懂得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晚年才能享福。人的福在什么时候享才真实?晚年。所以有一句俗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年轻的时候过分享福,极易妄自尊大,瞧不起人,不知惜福。享福之时,人就容易快速堕落。所以老子说「祸福相倚」,福来的时候,祸也跟来了;而祸来的时候,福也跟在后面。所以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多吃苦、多付出,看起来是祸,事实上福已经慢慢离近了,他中、晚年之后,福报就会现前,这样的人生规划才是对的。
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福从哪里积累?从哪里培植?俗话讲「福田靠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培植的就是一种善愿善念的时候,他时时起心动念都在增加他人生的福分。一个孩子假如真正接受圣贤教诲,他可能从小就在利益这个社会。举个例子,有一个孩子上完第一节《弟子规》的课,爸爸、妈妈问他,你今天学了什么?孩子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孝顺父母」,四个字铿锵有力,父母听了心情很舒畅。第二次回来,他马上就去倒水,端给爸爸、妈妈喝,这是他第二节课学到的在家中如何具体地爱敬父母。所以当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存心,他已经在为家庭、为社会作好子女的典范,也就是在积自己的福份。当他有孝敬父母的做人处世态度,则入社会后自然就不只为自己想,而是为父母增光,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努力奉献,这是他的本分。以这样的大心量,中年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进入晚年后,福一定大,而且自然就会来。这是「量大福大」的道理。
    很多人说,退休之后人就对社会没贡献了,其实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孩子,不只从小就可以对社会有贡献,而且愈活愈值钱,因为在依圣贤教诲做人的过程中,他的人生智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人们往往对他非常爱戴,就教于他,以启迪人生的智慧,把握人生的方向。所以当孩子从小就能够扎下学习圣贤的根基,他的人生绝对愈活愈值钱。因此,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他的人生是从小到终老都有价值的,甚至于连过世之后,他精神的力量也不曾中断。
    我们都听过「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非常清廉,在明朝晚年宦官当政,那时候社会很乱,但是只要海瑞到的地方,人民都在排队迎接他,因为只要海瑞一来,贪官污吏就自己卷着铺盖跑了。念念为人民存心的好官,可以感动多少老百姓。海瑞过世时,南京万人空巷,人民自己披上孝衣,送海瑞的棺木离去。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只要把圣贤的教诲演出来,绝对会让人感动,甚至能够唤醒每个人好善好德之心。所以,要有更多的孩子接受圣贤教诲表演给更多的人看,社会上许多积非成是的错误观念就能逐渐被扭转过来。
    参观海瑞墓时,我看到一张海瑞家门的画片,门前悬着两行字,是范仲淹的教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就是说,在朝廷当官的时候,念念想着怎样让人民的生活更好,让人民的福利更多。而假如被贬到比较偏远的地方,他也念念想着怎样做才能对国君、国家有好处。范仲淹这一份真心感动了几百年后明朝的海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所以真诚心是超越时空的。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他的精神生命是无限延续的。
四、中国文化的核心――道德
    承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其核心就是「道德」。
    何谓「道」?「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我们看太空里面的星球,它运行有固定的道路、轨迹。这就是它的运行法则。假如海王星说,我不照原来的轨迹转了,我要转九十度。行不行?假如它转九十度,可能某天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就被撞上了。所以星球有它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有它的正道,就是所谓伦常大道。
    中国的「道」就在人与人相处的学问当中,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也叫「伦常大道」。当五伦能够走得非常的正常,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则,那这五伦就没有冲突,就能和睦相处。当没有遵从大自然的法则,五伦关系会起冲突。现在的社会现象是常常有冲突。夫妻关系冲突,父子关系冲突,甚至父杀子,子弑父的巨大冲突,也见诸报端。君臣关系也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常常出现员工与公司之间闹纠纷。现在许多人做事缺乏理智,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到最后都会是两败俱伤,所有这些现象表明现代人确确实实缺乏道德教育。
    何谓「德」?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此之谓德。五伦关系是「道」,当我们顺从父子关系,不踰越的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分,这就是有德。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下面我们就具体地了解如何将道德的教诲落实在人伦关系之中。
五、五伦关系――父子有亲
    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不是,它是天然的秩序。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规定作为父亲要对孩子很慈爱?为人父者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自然地对孩子就是无限的慈爱与关怀。有没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心里就想着,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没有,都只想着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亲爱会变成彼此冲突?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
(一)父慈
    如何慈爱孩子?这个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后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所以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
    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很多家长好象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孩子这一亩心田里,到底种下了什么种子?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种子?不论是好种、还是坏种,它都会发芽结果。
    现在很多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常有家长对我说:「我儿子自私、脾气大、贪心、懒惰……」,一直报怨下去差不多要讲五分钟。当他讲完孩子的问题之后,我接着反问道:「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他瞠目结舌,答不出来。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不找孩子错误思想观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个不好的结果,无非是在那里干着急,干烦恼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种下去的错误种子拿掉,然后种下正确的种子,再过个两、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
    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傲慢、懒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么会念及父母!所以根源还在是否教育孩子要替父母着想、替他人着想。我们回忆一下,孩子跟爷爷、奶奶,父母一起吃饭,请问做妈妈的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地说:「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孩子的菜被添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在家中谁最大?孩子最大,小皇帝产生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从小,家人就百般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旦不顺他的意,孩子就会发脾气。所以现在孩子普遍脾气都很大。
    而这第一口菜是父母充满爱敬地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会打从心里生欢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效仿父母。记得我小时候,父母拿出水果来,都先孝敬爷爷、奶奶。所以当我们拿着食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接过我们递过的食物,爷爷、奶奶抚摸我们的头非常欢喜,我们心中也很喜悦,这个叫皆大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使家庭和睦、和乐。
    教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从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大学》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夹菜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同时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自然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更谈何建立孝道呢?关键还在父母力行孝道做给孩子看!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的。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什么才是做人处事正确的态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么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教儿教女,先教己,一定要从父母的修身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而是父母要先赶快学。这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说的道理!另外,「宠」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而懂得磨炼孩子,才能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慈爱是要有理智的。
    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家务事,这种「爱」会酿出很多的弊病。孩子懒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对父母的辛劳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丝毫无感恩之念。有一位老师教导学生们,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过生日不应该是想去麦当劳,想要一大堆礼物,而是应该想到母亲养育的辛劳,要懂得知恩报恩。所以他们班的孩子生日的时候不是去要求买礼物,而是自己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有一个女孩生日时要炒菜给妈妈吃,但身高不够,她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铲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溅起来,她又找了一个大手套套在手上。等把带着水的黄瓜放进油锅,油溅得更高了,她灵机一动,把爸爸的安全帽找来戴在头上,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来给她妈妈吃。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吃菜不会乱挑了,通过自己动手,她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了。
    而当一个孩子能够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别人的恩,才能处处想到为别人付出,进而去回馈、关怀别人。所以古代圣贤教育我们「习劳者知感恩」。不仅如此,在劳动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伸展筋骨,并由此养成勤劳的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我有一位长辈卢叔叔,他对孩子讲:「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用于公益的事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只要你认真做人,努力念书,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孩子从小就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
    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卢叔叔的经济状况很不错,但明了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儿子要出国留学前,卢叔叔告诫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就要自己解决。假如你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叫丑话讲在前头。即使孩子电话请求多汇一点钱,父亲也不曾破例应允。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丝毫不敢造次,只有严格自律,在自立中历练自己。
    当儿子出去找工作时,应征的是董事长助理,由董事长亲自面试,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董事长拿着他提交的企划方案,不相信是他这样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来的。结果就企划方案的内容详细地询问他,经受过父亲种种磨练的他,一一对答如流,而且非常的稳重。最后董事长给他一句话:「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绝不是被宠出来的。
    父慈,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是绝对不能宠爱。
(二)子孝
    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诚如孔夫子所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因为孩子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德行都出来了。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观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父母,他也会懂得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所以孝心,对孩子影响深远。
1.孝要怎么教?
(1)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孝要怎么教?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就应该要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孝道距离经典的教诲还有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五一」长假,她回到父母家里,刚好遇上她的生日。而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她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请外婆、爸爸、妈妈坐。然后对着父母讲:「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的儿子,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爸爸按摩。其实并没有人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而他只是看到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当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不由自主就觉得好象自己不为父母做些什么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爸爸按摩。
    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二个。」可见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
    现在很多父母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去睡觉了才拿出来悄悄说:「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儿子除了吃得很高兴外,保证还会将此法学得很彻底,长大后他买水果也只给自己的孩子吃。所以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自以为聪明,偏私偏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也就学错了。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所以教子的第一个关键是要以身作则。
(2)亲师合作
    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我们常常会问他们: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刚好有一个孩子才二、三岁,他去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跑到浴室里面,他妈妈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个盆要来装洗脚水,所以冲到他前面把盆藏起来,这个妈妈心里想什么?她心里一定想等一下端水弄洒了,我不就麻烦了!所以赶紧把盆藏起来。后来我就对她说:「这样做不对,因为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用孩子端的洗脚水洗脚的时候,你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现在不让他端给你洗,那他孝心就没法增长。」人的善心就好象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母亲又问:「他给我弄洒了怎么办?」我说:「弄洒了更好。他弄洒之后你就跟他说:『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今天会洒是你端盆时两手没有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你就可以教他,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的方法,引导他正确地做人做事。
&
nbsp;   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因为怕孩子被水烫到,她先把热水器温度调到很低,让孩子先端了一个礼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着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行为养成的速度很快。
    还有一个家长打电话感谢老师,因为她的女儿学习《弟子规》后进步特别多。有一天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已经盖好被子了,是孩子帮她盖的。走出房间又闻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就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结果孩子说爸爸还没回来。母亲奇怪地问:「那怎么会有面吃?」女儿说:「我做的。我常常看妈妈煮面,所以我今天也尝试做做看,尽一份孝心。」这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
    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还使孩子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孝心还让孩子勇于尝试、在做事中慢慢训练自己。懂得细心观察、关怀别人、尝试做事的品质,对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这些品质的根源就在孝心。
    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品德好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旁边鞭策,都是自己很主动地学习。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教《弟子规》一个多学期后,他们班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校长非常惊讶。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所以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力行孝道。
(3)夫妻配合
    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很多家长说,老师还没教孝怎么办?不要等了!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方说先生就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母亲怀孕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的时候负担很重,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下班。然后生产的时候有多么的辛苦,生下来之后点点滴滴照顾你,那一次你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二、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提起了,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就会很能领受母亲的恩德。太太也要告诉孩子:「你不能不孝顺爸爸。」要把父亲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他,让他能够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搭配也是很重要。
    现在很多的妈妈不只没有把先生的一些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丈夫。这么一来,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自甘堕落。连儿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坏给你们看。
    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要谨慎,言语要特别谨慎。所以当太太的能够不把先生的这些过失彰显起来,反而夸赞先生的一些优点,常常提起先生对孩子的照顾。如此,先生一听会感动,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一份尊严会推动他人生尽心尽力去向好的方向努力。万万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断掉,也毁了孩子对父亲的孝心。
2.养父母之身,心,志,慧
    我们为人子女只要能够善体父母的辛劳,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对父母那一份恭敬、那份孝心,就很容易能够生得起来。我记得我大姊出嫁的时候,我的姊夫带着姊姊,要向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当他们双膝跪下去的时候,我父亲眼泪马上就蹦出来了。而父亲当下的那种内心感受,瞬间就跑到我的脑海里面来:总算把女儿抚养长大,总算帮她找了一个安心的归宿。所以他内心才有些许的安慰,眼泪就随之掉出来。我在当时,体会一个当父亲、为人父母的辛劳。女儿都三十岁了,他才有那么一点安慰。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担心,还会持续,甚至于还担心我们的下一代。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父亲对我们这份慈爱。我告诉自己,以后绝对不可以对父母讲一句冲的话。当我们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自然而然就能提起这一份孝心。
    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奉养父母的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这四个角度来尽心尽力。
    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
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目前春秋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老人的身体,能感受到父母的孝心。
    养父母之心,就是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常给妈妈打电话,听出来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
    有一个许老师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她说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和家庭很受益。但不能只有自己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慧,也让故乡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马上拿了很多《弟子规》、《德育课本》等教材送给她,也把教学经验介绍给她。教到目前为止已经八个月了。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说:「女儿啊,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你的行为也让爸爸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行为很认同,而且我们相信她的父亲也有利益社会的志向。当子女继父母的志向做回馈社会的事,能真正让父母心生欢喜、心生慰籍。
    这位老师在教孩子《弟子规》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经文之前,她非常用心,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带回故乡去。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然后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入则孝』」,就能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付出,所以任何人的父母都值得我们尊重、孝敬。」讲完之后,许老师就让这些孩子,拿着荔枝到整个乡里去,送给长辈们。并解释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做到。」就这样一群孩子在乡里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孩子们送来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爱幼的风气在那一天达到了顶点。隔天她父亲又打了电话给许老师,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都打电话到家里来。他们说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心里也很安慰。
    买一件新衣服给父亲可以快乐一下,而女儿的行为让他觉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所以《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即用自己的德行去奉献社会,然后扬名于后世,让所有社会人士感受到某人能够这么有成就地在社会付出,是父母养育教诲的结果,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导,这就在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
    最后我们提到要养父母的智慧,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二千万,有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所以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的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开始引导他,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一日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还不是夜眠六呎而已。所以人生要知足常乐,让父母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圣人的智慧中,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
    「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一个人能够人格健全,一生的为人能够顶天立地,除了父母教诲之外,另外还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来教导,就是他的老师。所以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跟师道,古代父母亲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要心丧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丧。我们从这一个丧礼当中也能够体会到古代人对于老师的态度非常的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我们一生都应该记住父母跟老师的恩德,,都应该对他们孝敬、奉养。
    所以做人应该尽孝道的本分,而这个孝不只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祖先,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得到老祖宗这么多的智慧恩泽,我们拿什么回报?当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良好家风可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智慧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是尽华夏子孙之孝。
六、五伦关系――君臣有义
    在古代,「君」是指君王,「臣」是指臣民,现代社会君臣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例如企业里面有经理跟员工的关系,学校里面有校长跟老师的关系等等。
    在这些关系当中如何处好就很重要,所谓「君仁臣忠」。「仁」这个字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两个人。是哪两个人?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是处处要替他人着想。君仁,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所以「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君臣关系是道,仁与忠就是德。
(一) 君仁
1.不听谗言
    在中国古代连家庭都有君臣关系。以前的家庭都是大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就是领导者,整个家族的决策都要由他们来决定。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郑濂,他们家族有上千口人,七代同堂,而且家庭和睦。与古人相比,现在是夫妻两个带一个孩子都不能和睦,甚至连两个夫妻都搞不定,还会常常吵架。
    千口之家能处得好,这可是大学问。明太祖非常佩服郑濂,就请教他说:「你怎么可以把一千个人治理得这么好?」郑濂回答一句话:「不听妇言」。这句话不是骂女性,我们听话要听出它真正的意义在哪里,不要只看文字表面而已。女人在古代受教育机会比较少,不接受教育就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做人的道理不懂。不懂做人的道理,眼界就会很短,心量很狭窄;就喜欢计较,使整个人心不平,流言蜚语、嫉妒纷争,就开始出来了。
    现在的「妇言」不见得是女人说出来的,男人没真正受过做人处事的教育,也会常常跟人家计较得失,心量狭窄,这样人的话就不能听。所以我们要有智慧去洞察,不听谗言,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搬弄谗言之人他的动机是要控制你,要让你的家庭不和,让你的团体不和。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有智慧,拒绝谗言和搬弄是非者的离间。
2.公平
    后来,皇帝送了两个水梨给郑濂,考考他怎样将两颗水梨分给一千个家人。郑濂搬出两个大水缸,装满水后,把大水梨一边一个敲碎,使整个果汁渗到水缸里去,然后每一个人都分一碗梨水。这样去持家就做到了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之后就和,和谐安乐由之生焉。
    在团体里面太需要平等了,假如你对某个员工特别偏好,时不时就给他加薪,就给他一些奖品,其它的员工不服气,慢慢怨气一积累,到时候就爆发了。所以不止家庭内要平等,团体内也要平等对待。所以现在说企业里面要有制度,做出了什么样的表现,我们才给予相应的奖赏,这也是建立在一个公平平等的基础之上。
3.依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
    作为领导人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一个老师看到《弟子规》后很高兴,他想我可以拿这本书好好教训学生。他回去之后很兴奋,隔天就开始像一个警察站岗一样,看到学生哪里错了,马上批评他:「不要跑,『事勿忙,忙多错』」;「你的桌子怎么整理的这么差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个多月之后,他觉得做得很辛苦,疲于奔命,却收不到什么效果。我就跟他沟通说,一个领导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到,要以身作则。他心念一转,回去之后做法就变了,凡事先要求自己做到。所以有一天他自己整理桌子、擦桌子,当把头抬起来一看,发现二、三个孩子也跟着他在擦,后来全班的孩子,都起而效仿一起动手擦起桌子来。他在那个时候内心很感动,觉得以身作则的力量真的很大。
    后来他又带学生去一个公园做教学考察,在这个公园里面,他就很自然地蹲下去捡起了一个纸屑,捡了差不多二、三张。突然回头一看,发现几十个学生统统都在捡垃圾,他看见了这一幕眼泪都快掉下来。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
    确实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孔夫子非常尊崇古圣先王,是因为古圣先王的德行是自己真正扎扎实实地做出来的。我曾经看过记载尧帝的一个故事。尧帝有一次下乡去巡视,刚好看到两个人犯罪正被押送。尧帝一看,马上就跑过去问:「你们两个犯了什么错?为什么犯错?」这两个人就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已经没有东西吃了,家里的父母也都没东西吃,所以我们只好去偷人家的东西。」尧帝一听完,马上就跟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关起来。」士兵一听都愣住了,怎么可以把君王关起来?尧帝就说:「我犯了两大过失,他们并没有罪。一是我没有把子民教好,所以他们会偷人家的东西;二是我没有德行,所以上天久旱不雨,这两件事都是我的过失。」尧帝内心发出至诚的反省,马上感动天地,当场雨就下起来了。
    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一种胸襟气度,有这样的一种反躬自省的态度,他是全民的榜样。他这个动作一做,全国人民马上起而效法,瞬间整个国家的运势就转了,所以一个领导人能至诚的反省,时时能替子民着想,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兴旺。而这都是有道理可循的。在叙述商汤的一篇文章里面记载汤王也是圣君,他就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老百姓如果有罪了,那不怪他们,因为我没有教化好他们,都是我没做好榜样。所以君王的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一定可以让他的臣民非常感动。这些圣君用他的诚心能感动天地,那我们有没有用我们的诚心感动家庭?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是去要求我们的家人应该做到什么,而是应先反省自己有没有尽到本分。当我们有这种诚心,有这种反省的态度,连国运都可以转了,更何况是一个家!
    很多人说古代这些天降甘霖的典故,是不是神话?其实不是,为什么这么多感人的奇迹,我们现在人都看不到?问题在哪里?在于比起古圣先贤,我们的差距太大了。
    古代这些圣君时时想到自己的过失,他们的德行都成为全国的模范,像周文王、周武王。很伟大的人都是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到最好,然后感动全国人民。周文王对父亲非常孝顺。他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次去向父亲问安,看到父亲身体很好,他内心欢喜;看到父亲身体不适,他就觉得很难过。而且三餐的食物他都亲自去查看。周文王是真正做到了「晨则省,昏则定」。孝是人的性德,当一个君王这样做的时候,会触动全国人民本善的心,就会带动一个国家的孝道。《大学》里面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个家庭的仁德之风,会带动整个社会仁德的风气。所以带领一个国,带领一个团体,一定是从自己修身,齐家做起,自然而然能治国、平天下。
    《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领导仁德,则人民拥护,企业发达、国家兴盛,而当你暴戾无道的时候,下场一定是众叛亲离。所以员工能否对领导的支持,也都取决于领导的态度和做法。
    所以孟夫子对于君臣关系,有一段很精辟的教诲,孟夫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部属对于领导人的态度都是取决于领导人的态度,所以一个团体带不好,一个企业带不好,谁要负最大的责任?领导人。所以当我们的组织,我们的企业带不好,不能责怪部属和员工,要先反省自己,要想到汤王那句话「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罪在自己,这是君对臣的一种态度。
4.关心员工的德行教育
    有一个企业家曾经遇到一个很大的挫折,亏损了差不多七、八亿。这样的挫折并没有让这个企业家灰心,员工与他一起同心同德,终于让企业起死回生,不仅把事业拉起来,而且还做得很好。在最艰苦的时候,为什么员工没有离他而去,反而还肯这样付出?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企业家非常关心员工的做人教育,他用《弟子规》、《三字经》作为教材。而不是单纯地培训市场销售技巧。作为领导者,他体会到现在的员工不懂得做人。而一个人不懂该如何做人,则人生是荆棘密布,一定会走得非常坎坷,他是把员工的成长,员工的人生幸福放在心上。正是他有这分爱护员工的仁慈之心,自然得到员工的爱戴。
    每逢清明、春节这些传统节日,这个企业家家中所有的子孙都要拜父母,感激养育之恩,是以孝治家的好家庭。当领导人有这分孝心的时候,下面的部属会很感动,进而效法。当员工懂得孝道治家,员工的家庭也能够和乐,而员工的家庭和乐了,员工的心态就会很祥和,工作也会做得好。
    所以领导人不能只想到自己的荷包,还要念及员工的成长,员工的家庭。只要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跟气度,企业一定可以带得很好。
(二)臣忠
1. 劝谏
    臣忠,是说下属要忠于本分,忠于自己的职责,忠于他的领导者,忠于他的工作。臣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去尽心尽力,就是当领导人有过失的时候,要懂得劝诫领导人。所以在《孝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诲,《孝经》提到「天子有争臣七人」,当时候的天子只要有七个肯劝他的大臣,纵使他没有很好的道德学问,「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他的天下还可以维持下来;「诸侯有争臣五人」,诸侯是古代帝王分封的国君,虽然无道,但是他有争臣五人,则「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大夫是有官职的人,「大夫有争臣三人」,只要他身边有三个肯劝他的下属,虽然自己道德学问不好,也不失其家,不至于把他的家族败掉。
    身旁有进忠言的下属,这对于领导者一生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古代很多的良臣、忠臣都很守本分,只要君王有过失,他马上劝诫君王。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征。但劝别人能不能直言不讳?也要察言观色,审时度势。魏征很有智慧,他一开始事奉唐太宗的时候就对帝王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魏征是要透过这句话引导唐太宗思考。唐太宗很好奇地问:「为什么你要做良臣不做忠臣?」魏征对唐太宗说:「忠臣都要杀头,有的心脏还要被挖出来,所以我不做忠臣,我要做良臣。」听魏征这么一说,唐太宗哈哈大笑,但是在这个笑的过程里面,唐太宗会思考:忠臣劝诫的时候被皇上杀了,这皇帝一定是暴君。假如我把忠臣杀了,我就变成暴君。所以魏征这么一讲,是让唐太宗明了要做肯纳谏言的明君,也使自己和其他忠臣谏言时不必担心性命不保。魏征言语的智慧相当高,所以作为被领导者,讲话的艺术也要不断地去提升。
    后来有一次魏征劝唐太宗确实劝得非常激烈,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气得半死,很生气地一路走回寝宫,边走还边喊:「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这句气话刚好被皇后听到了,皇后看皇帝这么气,心想一定是魏征劝诫唐太宗劝得太激烈了,他才气成这样。皇后也没正面问皇帝到底气什么,反而接驾说:「恭禧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一听莫名其妙,我气得半死,你还恭禧我,贺喜我?他不解地问:「你在恭禧我什么?」皇后说:「皇上,一定有圣君出现,臣民才敢这样直言不讳。」唐太宗本来气得半死,一听此话,突然就欢喜起来了。可见这个皇后劝谏帝王,保护忠臣的智慧也很高。
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体会到,一个皇帝也好,一个人也好,一生要能成功立业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是身边有真正能劝诫他的人,唐太宗没有魏征,没有皇后,功业能做起来吗?太难了!在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非常伤心,说了一段话:「以镜自照,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的去世使唐太宗痛失一面镜子。魏征是我们作为被领导者非常好的榜样。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部属劝导领导者、劝导上司态度要柔和,「谏不入,悦复谏」,看领导人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劝。「号泣随,挞无怨」,纵使他不能接受,我们也没有怨言,因为是在做该做的事,所以问心无愧。而劝谏的前提,是要领导者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够才可以劝。
     现在很多做部属的人,他们都很怕劝长官,怕劝了之后连位子都不见了。所以人患得患失的时候,就不能够循着理智、正气去做事。古人说「无欲则刚」,这个「欲」就是自私自利。人有自私自利,他的心就不公正。所以现在很多公家机关的职员每天都在烦恼要跟哪一个上司,假如跟错了,投错上司,可能就前功尽弃,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以这样的心境去跟领导的话,跟下来,人生会不会觉得很踏实?不会。以这样的心境,每天不是在认真工作,而是揣摩上司的心态,他喜欢我们讲什么话,我们就去讲那些拍马屁的话;喜欢我们做哪些动作,我们就去阿谀奉承,这样的日子累死了。
    其实当需要你这样阿谀奉承才会赏识你的上司,他能做得久吗?所以思考要想得深,要想得远。反而有些比较正直、直率的人,他每天只想着我做这些公家的事是对人民负责,是对国家负责,所以不管谁来当上司,我一定要尽我的本分把工作做好,也由于有这样的态度,他的工作能力会日益提升。因为他认真工作,能力又一直提升,等到好的长官来了,他一定要用能够把事情办妥当、办圆满的职员,这个时候,机会不请就来了。所以只要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尽本分去做事,相信在我们整个人生的事业中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
2.知恩
    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相信也是有很多的上司、很多的长官对我们很照顾,很提拔。所以在工作过程遇到好的上司,不只是在工作能力上会指导我们,甚至于对我们的家庭生活都会很关心。所以一个人在整个人生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时时能念到这些曾经照顾过我们,曾经提拔过我们的领导、上司,这个恩不能忘记。
    现实社会中,有一家公司开了二、三十年,刚好发生企业危机,两、三个月,公司发不出薪资来,很多职员马上把公司包围起来,这个时候谁会得利益?没有人得利益。做事逞一时的意气,都没有思考长远一点,把公司一包围起来,公司的营运就下来了,老板更无法经营,职员本身的工作也没有了。所以常常意气用事,就会做出一些让任何人都不得利益的后悔事。
    其实我们思考一下,这个老板二、三十年来要扛多少风险,要承担多少责任,部属有没有想过?员工只想着我每个月领薪水就好了。可当企业发生一些经济上的危机时,这些老板每天要去为公司运营打算,可能所有的员工在睡大觉的时候,老板还在为筹措资金、摆脱困境苦苦思索。所有的员工这二、三十年能够有稳定的家庭生活,有一份功劳绝对要记在领导身上。而二、三十年的这个功劳却因为两、三个月薪水付不出来,就跟老板这样反目成仇,人确确实实不能做这种缺德的事,不能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有一句话说「勿以小嫌疏至戚,勿以新怨忘旧恩」,一个人不要因为小小的嫌隙,一个小小的摩擦,就疏远我们最亲的亲人,不要因为新的一些小小的怨恨就忘记了可能几十年的恩德。所以老板的人生也有起起落落,当他在低潮的时候,你却拿着刀捅他一下,这样太没人道了,这样搞下去一定都搞得两败俱伤。
    我曾经在新闻当中看到,韩国人在十多年前发生了金融风暴,那个时候东南亚非常多国家的经济都瞬间垮下来,很多韩国的职员拿着自己家里的钱跑去找老板说:「老板,你不能倒,你倒了,几百个家庭都出现状况,我们的钱你先拿去周转,公司一定要营运下去。」这就是同舟共济的态度。韩国人这种对领导的态度是跟谁学的?跟我们中国的圣贤学的。现在这一幕能不能在中国人的社会看到?现在中国人学到哪里去了?学到西方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了,这样下去,国家不能团结,企业不能团结,家庭也不能团结。所以我们为人部属要理智,要能够彼此互相团结帮助。要好好来珍惜我们的中国文化,再造更圆满的君臣关系。
七、五伦关系――夫妇有别
    家庭犹如社会国家的细胞。夫妇关系和谐、家庭经营美满,是社会稳固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夫妇关系特别重要,这一伦在古代是最受重视的。我们从古代家庭内部来看,最隆重、最讲究的礼仪莫过于婚礼。这就代表婚姻是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婚姻能够幸福则家族和乐,下一代的教育也能够成就。
1. 夫妇有别,别在家庭的责任
    人生要把家庭经营好,就要懂得取舍。走入婚姻的夫妇,要建立共识,到底组建这个家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男女双方一定要有同样的看法。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什么?「至要无如教子」,把孩子教好,是这个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让下一代能够承传优良的家风,能够光宗耀祖,承先启后,让后代子孙都能够兴旺,是家庭的大事。
    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一对夫妇在社会上,有钱又有名,但是孩子德行不好,每天夫妇两个人都担心:今天又要出什么名堂了?要出什么纰漏了?纵使他们再有钱,再有名,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过?内心踏实不踏实?实际上,再有钱的人,绝对经不起不孝子给你花。这样的父母中晚年怎么能有好日子过?等人到中年时才发现,经营家庭的重点,轻重缓急摆错了,没有把孩子的教育摆在第一位,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绝对不是赚钱。纵有金山银山,遇到不孝子,也会让父母败得很惨。
    有一个案件是孩子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夫妻很有钱,孩子伸手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后来竟然一个月要花一万多块钱,而孩子不过才在读书而已。父亲这才觉得不对劲了,就跟他说:「从此以后不给你钱了」。不久就送他去西藏当了两年兵。孩子回来之后,因为习气太深了,仍然改不过来,还是跟父亲要钱。他父亲狠下心来就不给他,结果这个儿子为了得到父亲的钱竟然雇了杀手杀他的父亲。而且还不只杀了父亲,因为保险箱的钥匙在母亲手里,他居然把亲生母亲也杀害了。这样的悲剧可能不是只有这一出而已,当我们没把孩子教好,这出戏也有可能搬到我们的面前来演。所以没有教育好孩子,宠坏了,再多的钱也无法解决问题。今天要教育好孩子,靠的绝对不是钱,而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用心才行。
    现在头痛的父母很多,但是真正肯把孩子教育摆在第一位的父母却不多,所以有些道理不想清楚,就真的很难放下名利的追逐。其实说实在的,名利的追逐快不快乐?名利的追逐对家庭生活充不充实?一点都不充实,所以现在要提倡「爸爸回家吃晚饭」,不然家庭的气氛都不见了。不要把人生经营成「忙、盲、茫」。中国字很有智慧,这个「忙」是会意字,是「心亡」了,死了,不敏感了,不能去体察到别人的需要了。所以人一忙,头脑就不清楚,忙到最后也盲,看不到亲人的需要,看不到亲人的感受。甚至于等忙得突然回过神来,儿子最好的教育时期已经过去了。很多人忙了几十年,夫妻关系出问题,孩子也不能沟通,身体也搞坏了,他还搞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真是觉得心里很茫然,到底人生应该怎么走才对?所以「忙盲茫」的人生不能走,要活得明白清楚,走的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
    现在的父母不只没有照顾孩子,还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给「代理父母」。谁是代理父母?第一补习班,而补习班实际上也很难训练孩子读书的能力跟态度,所以花钱不一定有用。第二是「保姆」,许多保姆是用仆人的态度带孩子,孩子无法养成礼敬、劳动、勤奋的习惯,保姆不能教好孩子。第三是电视、电脑。而电视、电脑里面很多都是暴力跟色情的内容,所以现在孩子脾气大,很多都有暴力倾向。所以当我们忙于赚钱的时候,到底我们的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要三思。
    照顾孩子至关重要,所以古人才强调「夫妇有别」。别在职责,本分不一样。因为一个家庭里面除了教育孩子这个重点外,还有经济层面,家庭还要有经济来维持。古代人对于夫妇的本分,其实从称呼中就流露出来。
我们看「夫」就是「扶持」的意思。所以为人丈夫要扶持自己的妻子,扶持教育好他的孩子。他更有本分孝顺父母扶持上一代。还有责任要扶持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负责,这是夫的本分。
   「妇」就有「负责」的意思。太太的责任,在古代最常讲的四个字,叫做「相夫教子」。一个妇女她的主要责任就是把一个家庭治理好,让先生能够无后顾之忧。所以俗话讲,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才能让他心理上不担忧,因为他有一个贤内助。「妇」要对家庭负责,对先生负责,对下一代的教育负责。
    有先生在外面努力工作,家庭才能不虞匮乏;也因为有太太在家里相夫教子,才能够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够让家族后继有人。应该说这是非常符合人类性别特点的分工,也是使家庭和谐永续发展的分工。如此夫妻职责划分清楚,彼此尽心尽力,互相扶持,相互感谢。
但现在很多人说,夫妻假如不一起赚钱,经济支撑不了。这句话有没有道理?现在这个时代很多话听起来好象很有道理,事实上你细细去想,不见得有道理。你赚再多的钱带不走,而孩子的教育却影响他一生。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父母那一代有没有很多钱?没有,可是却教出很多的孝子,教出很多刻苦耐劳的孩子。而现在这么有钱教出了什么?教出了一大堆好吃懒做的孩子,甚至于都不会感恩,所以钱并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因为家里的生活拮据一点,反而让孩子觉得父母非常辛苦地养育他们,父亲赚钱很辛苦,他们念念是对父母的感谢。回想我们的上一代为什么读书这么认真,为什么工作那么勤奋,因为他们念念想着父母那么辛劳,要报父母的恩。所以他们从小就有这个志向,读书不用家人操心,工作也会积极认真,所以虽然家贫,但祸中有福。
    现在人,钱很多,福中有祸,孩子反而从小花钱很奢侈,因为父母没有时间陪他,对他很愧疚,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而这个欲望一打开,填都填不满。什么事都是用钱解决,他会不会觉得父母很辛劳?我记得小时候起床的时候,妈妈已经在底下煮早餐、泡牛奶给我们吃,睡得比我们晚,起得又比我们早,所以每天看到母亲在那里付出,我们的内心都很温暖,很感动。现在我问学生:「妈妈有没有煮早餐?」超过一半的都说:「早晨妈妈还在睡觉。」给孩子的早餐就是三块钱,五块钱。请问这钱都变成早餐了吗?很难说。有没有变成玩具?有没有变成电子游戏?有待商榷。所以我教学的时候常常看到孩子九点多饿得脸都发青,因为把早餐的钱花掉买别的了。所以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点滴,不然他的身体糟了父母都不知道,他玩到哪里去了父母也搞不清楚。
    有一位书法老师,他说他教出来很优秀的孩子,都不是家里很有钱的,而是父母会陪伴孩子来学习的。这样的学生学得特别用心,所以很多孩子的才华能力是要靠父母关心陪伴才能培养出来。有一个女学生写书法,她父亲陪她来,结果刚好父亲太累了,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这位李老师也抓住这个机会教育点,启发学生说:「看看,你爸爸睡着了。」这个女学生看了之后,停了一下,眼泪就掉下来。她对李老师说:「我爸爸全心全意在栽培我、陪伴我。就是因为感受到父母对我这么多的关怀,觉得自己一定要把什么都学好才能够报答爸爸」。她学校的成绩非常好,书法也写得很棒。
    孩子的成长,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自我管理的能力等都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工夫培养起来的,绝对不是瞬间形成的,需要透过父母关怀陪伴才能教得好。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好的下一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也是培养接班人。所以过去皇帝登基第一件事是立太子。立太子后,都是找来全国最优秀的老师来教。周武王的孩子周成王,他的老师是周公,姜太公。我们为人父母假如懂得,请古圣先贤来教孩子,那你孩子的福分,没有输给周成王。
2.夫妻和睦之道
    夫妇关系不可小视,对于家庭至关重要,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关系。我们曾请教过少管所所长,关进少管所里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父母关系破裂,孩子很难受到良好的教导。他们做人做事就没有辨别善恶的能力,很容易被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去。所以离婚率一定会带动犯罪率,犯罪率愈高,整个社会人心就没有安全感。因此夫妻和睦、家庭稳固之道是现在这个时代至关重要的一门大学问。
    除了教育孩子之外,家庭的气氛也需要夫妇来经营,家庭气氛一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就会人格健全。现在我们环视周围,夫妻关系冲突大是普遍的现象。其实不只是夫妻会冲突,自己还会跟自己发脾气,因为人的心量愈来愈小,只看到别人缺点,都没有自我检讨的态度。
    一次我同一群朋友吃饭。其中有四个女性,三个已经离婚了,一个准备离婚。我了解之后,非常紧张,我们读圣贤书,一定要力挽狂澜,阻止这件事情。因为只要离婚,孩子人格想健全就不容易了。
    我就开始讲夫妇相处有一句真言,只要坚守这一句真言,你的婚姻绝对可以白头偕老。话说完之后,他们眼睛瞪得很大,耳朵都竖起来了。真言是:「从结婚以后,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话才讲完,朋友马上眉头皱起来,回答说:「好难哦。」还曾经有一个女士听到此话后不假思索,直接回答我:「没有优点。」我接着就问她:「我真佩服你,你先生没有任何优点,你还嫁给他?」所以我们要冷静一下,障碍不在外面,障碍在自己的内心。
    我常常就会请这些朋友坐着时光穿梭机,回到从前,不然人都容易健忘。我就会跟他们讲:当结婚前热恋的时候,每天都想着能够给她吃什么好的,穿什么好的,玩什么好的。那个时候的心境就是,我能为对方做什么?这个是从前。
    当对方念念都为你着想,你就是在那种爱的感受里面很舒服。所以看中国字,「爱」是一个受,心在一个受当中。所以爱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叫「爱」。现在的人拿着爱伤害别人,压迫别人,控制别人: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替我做什么。我很爱你,所以你不准出去。
    我们要能真正了解,爱确实要替对方着想,彼此感受就很舒服。但是结婚的时候,证书一签下去之后心态变了,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从原来我能替他做什么,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好,当有一个人每天站在你旁边:你应该替我做什么。你的感受会不会压力很大?会不会不舒服?一念之间就从天堂跑到地狱去了。
    有一个人,遇到了小天使,小天使就跟他讲:我带你去看天堂和地狱。这个人就说:「好,我先看地狱。」到了地狱,看到一排长桌子,两旁都坐了人,他们正准备吃饭。统统坐定之后,桌上有很多菜,拿的筷子都是一公尺长。开动后,所有的人,拿起筷子夹起来,拼命要往自己的嘴巴送。结果看到这些筷子都在打架,菜也没夹起来,掉了满地。所有的人不只是筷子打架,眼睛也在打架,很凶,不断地怒视对方……令人不忍再目睹下去。
    到天堂之后,这个人赫然发现,桌子还是那张长桌子,两旁还是各坐了一排人,筷子还是一公尺长,他就觉得很纳闷。但开动之后,所有的人菜夹起来,都往对方的嘴巴里送,大家配合得很好,其乐融融。
    念念都想着别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一念自私自利就在地狱;一念处处为人着想,就到了天堂,那个气氛非常和睦,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夫妇关系如何从地狱爬到天堂,也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当我们处处替对方着想,当我们处处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整个家庭气氛马上就变得和乐。
    当先生今天晚一点回来,你能处处替他着想,留一盏灯给他,睡前煮好一碗面放在厨房,在客厅的灯底下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面给你煮好了,趁热吃」。夫妻之间的互动不见得要用言语,你点点滴滴的动作都可以表达对他的一种关怀之意。夫妻的情感愈好,家里气氛好,孩子的教育自然就会愈来愈好。夫妇之道是门大学问,它是人际关系里面最亲密的一环,所谓「夫妇同室」,同一个房间,比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还亲密,父子、兄弟是同一个家庭,单位又更大了。所以夫妇关系的人际这一环一定要处得好,才会让你的孩子学到好的人与人相处的这些学问。
    我们看一下,夫妇相处应该怎么样去互动,除了刚刚我们提到的要欣赏对方的优点,要懂得关怀对方之外,在圣贤的教诲当中提到可用四个方法来让夫妻和睦。第一个方法是多请客、多送礼。诸位朋友,你多久没有送太太礼物了?你多久没有送先生礼物了?可能蓦然回首,好象结婚以后就没送过。先生每次到外地去出差,到外地去旅游回来,给太太买个小礼物,太太接过来,心里很温暖,觉得你走到哪里都想到她。女人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你让她感觉是在乎她的,她确确实实会任劳任怨,回报给你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第二个要「爱语」,多讲一些关怀的话,夫妻之间的言语不要太冲,不要太直接。比方说先生乱吃东西,久而久之会把身体搞坏,很多太太一看就沉不住气,马上就骂了:「你吃这个以后会得高血压你知不知道!你吃这个以后就得糖尿病了。」他会怎么说?「我得糖尿病就糖尿病,不关你的事。」太直接的话会起反作用,应该爱语,让他听了舒服、能接受。你就可以告诉他:「老公,你的健康是我一生的幸福,是孩子一生的保障,你的健康太重要了,所以你吃东西要特别小心,这个东西对身体不好,这一包吃完之后就别吃了。」你不要当场给他抢过去。这一些「爱语」要靠我们用心去讲,可以感动先生,珍重自己,为全家负责。
    第三个要「利行」。「利行」就是处处让他做什么事都很顺,推他一把。其实最好的利行就是我们把家里都照顾得很好,孩子也教育得很懂事,这样先生在外工作心里很放心,很安慰,他就会做得很起劲,也能够全心全意在工作上,也不用常常担心家里的事,所以这个就是成就他的事业,成就他的行为,这个叫「利行」。甚至于在先生跟一些朋友或者亲友谈话的时候,你也可以帮他记一下。有时候事一忙他忽略掉的时候,你刚好提醒他,先生会觉得有你在身边特别放心,特别能帮助他,这个也是利行。假如太太不只没有利行,还常常扯先生后腿,那这个就危险了。所以我们要时时看到另一半的需要,就能够去利益他。
    最后一个是「同事」。这个同事的前提一定要建立共识。家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经济要稳定和孩子的教育要做好。当夫妻彼此有这个共识,夫妇相携一起把这个家庭营造好,这就是同事。而彼此还有一个责任心,要当现在这个社会的模范。我们要定位自己演出好夫妻的模范,让其它的夫妻看到我们之后会羡慕。不只是当夫妻的榜样,因为有这样的共识就能够养出好的后代,养出好的后代就能造福家族、造福社会,这个事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夫妻若能一起来正视家庭责任和价值,则双方在共同努力的时候,会觉得内心很踏实、很坦然、很幸福。

八、五伦关系――长幼有序
1.兄友弟恭
    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来想一想,陪伴我们最长的亲人是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正常父母因为长我们几十岁,所以都会比较早离我们而去,兄弟则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兄弟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也就是《弟子规》所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我们看看古代圣贤人,他们兄弟是如何相处的。周朝享国八百年,其间有许多令我们后世感佩的史实。下面就是一个很感人的「泰伯三以天下让」的至德事迹。周太王生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王季。而太王看到王季之子昌有圣人的瑞相,心里很欢喜,觉得这个孙子一定会是一个兴旺周朝的领袖。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他们两个就明了父亲的心思,所以为了让父亲往后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障碍,又怕父亲碍于要传位给长子的这个情况会发生,所以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用外赴吴国去采药、断发纹身不宜治国等善巧的手段,给弟弟王季创造合情合理的继位条件,从而使昌能直接从父亲那里继承王位。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泰伯跟仲雍这样做成全了什么?成全了父亲的心愿,也就是尽了最大的孝心。对于兄弟,他舍掉天下,舍掉权位礼让于弟。不仅如此,他们 「一家让,一国兴让」的榜样力量,还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让人们都懂得孝为至德,懂得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勇于谦让。如是家庭的纷争减少了,社会的纷争自然也减少了。这种三让天下的示范不止感动当时千千万万的人民,连隔了两千多年的我们,也都能感受到泰伯跟仲雍的这种德行。祖先为我们作出的好榜样,我们要一代一代承传下去。
    我每一次看古代这些故事,常常一个人就感动得不行,所以我很怕我看德育故事的时候旁边有人,我都是自己偷偷看,哭得比较痛快一点。但是痛快之余,深刻感觉圣贤人是怎么去存心、去待人,感动之余要赶快效法,赶快力行。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李勣,李勣很得唐太宗的赏识。李勣除了是忠臣之外,侍奉父母、侍奉兄弟姐妹也非常尽心尽力。晚年的李勣去看姐姐的时候,还亲手给她熬药吃。一次在熬药吹火的时候,火苗刚好烧到胡子了。他的姐姐就说:「家里面这么多的仆人,你就叫他们去做就好了,不要再自己动手了」。李勣却回答说:「姐姐,你都八十几了,我也七十几岁了,为弟还有多少机会能为您做事呢?能够亲手为你煮药的机会,往后也不多了」。所以弟弟念念想着什么?想着从小到大,姐姐对他点点滴滴的照顾,这分恩情不敢忘怀,兄弟姐妹有这样的情谊,家和万事都兴。
    我的老师,他们兄弟姐妹八人,老师最小。她非常敬重哥哥姐姐们。而哥哥姐姐也是对这个小妹关怀备至。老师念高中的时候,就住在姐姐家。工作后老师感念兄姐的提携照顾,又因为自己是老师,就帮忙照顾甥侄辈,帮助他们求学、成长,前后加在一起一共带过十八个晚辈,为兄姐解决了许多实际的困难,也让年迈的父母甚感欣慰。老师自己没有要孩子,可是在母亲节这天,她可以收到许多的蛋糕,甥侄辈象爱自己的妈妈一样,惦念着她。老师家,这个在现代可谓庞大的家族,气氛和乐,温情融融。她的孝悌之举,可谓是我们现代人的榜样。
我跟我两个姐姐感情也很深。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我身体一度不大好,要熬中药吃,每次要煎一个多小时。可我住学校,又不便于在宿舍煎药。我姐姐每天早晚帮我熬药,熬好后还要长途跋涉,把那一小碗中药送进学校里给我吃。我把姐姐送的这碗中药端在手上,还没喝,病都好一半,这种天伦的关怀,喝下去病好得特别快。
    所以人的一生有两股力量是完全不求回馈的,会在人生过程中时时给你很强的力量,就是父母跟兄弟姐妹对你的支持。所以我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都不会觉得有挫折感,常常觉得背后有无穷的力量。
    看到古今的这些兄弟之情,姐妹情谊,我们要见贤思齐。他们处处都想着能为兄长、能为兄弟姐妹做些什么,甚至连命都可以舍给兄弟。那我们现在能不能因为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去跟兄弟姐妹吵架?去跟兄弟姐妹起冲突?「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后代子孙不读经书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都觉得抢在手上的就是自己的,而演出一幕幕兄弟相仇的悲剧。细读史书,古代那些宁舍身命给兄长的人,他的命不仅没有减短,还因他那种至诚的心,寿命还会延长,因为仁者寿。很多肯舍钱财,不跟兄弟争财的人,是不是因此就没有钱?舍出去之后不只自己不会没钱,后代子孙还会榜上有名,后福无穷。这些事例在史书上不胜枚举。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词很有味道:「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象一棵大树一样长出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于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这是「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古代的人,对于兄弟之情特别珍惜,所以要好好珍视兄弟友爱相处的机会。     「弟兄同居忍便安」兄弟要能够忍让。在《弟子规》里面有提到「财物轻,怨何生」,对于财物都懂得礼让的时候就不容易起冲突。兄弟之间懂得舍财,懂得相互扶持,那就不会有争吵。有一句话说:「人欠你,天会还你」,这个「天」就是天理,你的福分会水到渠成。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兄弟姐妹又生了孩子,孩子之间又是兄弟姐妹了,所以我们这一代要做好样子。上一代如果不能忍一时之气,干出了违背德行的事情,下一代就会效仿,可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女相互争斗。所以人要深谋远虑。「莫因毫末起争端」,就是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兄弟争吵。
当我们真正表演出好的德行给子孙看的时候,我们的家庭才会兴旺,我们的后代会学到好榜样,长养了他的德行。有了这个德行之后,他一生的事业就有了很好的根基,绝对会有好的发展。《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传多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受益。我们传家一定要先传孝悌的德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根本。
    家如是,国家亦如是。我们一开始举的周朝的例子,开国的几个圣王都做出了孝跟悌的榜样,正因为有这么好的榜样,周朝可以享国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朝代。朝代能悠久都不是偶然的,一个家族能兴旺几百年也绝对不是侥幸的。
2. 手足规劝之道
    在兄弟相处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兄弟有过失能不能视而不见?若视而不见,他可能愈走愈误入歧途,我们怎么可能忍心看到自己的手足继续做错事,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劝诫。那用什么方法去劝?我们要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到兄弟对我们的信任到哪里,而这分信任一定要在平常相处的时候就开始积累。信任愈高,劝诫的效果愈好,所以很多的功夫要什么时候练就?平常就要练就。
    古代的人劝自己的兄弟都非常有耐性,也很有智慧。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的哥哥看了之后很生气,每天弟弟三更半夜才回来,大哥就对他破口大骂,自己也气得半死。可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弟弟并没有改善。
看到这种情形,陈世恩就对他大哥:「哥哥,你就别再骂弟弟了,让我来试试看」。当天晚上陈世恩就站在门口等他弟弟回来,结果一看,十一点过去了,十二点过去了,一点,他弟弟才走进门来,若是你,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你在那里等,十一点、十二点,会不会火都等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的修养,靠我们忍耐的功夫,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切法得成于忍」。当他弟弟一回来的时候,他马上跑过去抚着弟弟的肩问:「弟弟,你穿这么少,会不会冷?」然后就一边扶着他一边说:「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一碗面」。然后把弟弟带进来。第二天还是一样站在门口等,三天、四天都是这样做,而且每次见到弟弟的时候都是充满同样的关怀和爱护。
    其实一个人在外游手好闲,他会不会觉得很快乐?他也会觉得内心很空虚,所以当他能够很感受到兄长对他的爱护,其实他会慢慢走回头,没有人喜欢自甘堕落的,只要你让他有台阶下,只要你让他知道往怎么样走才是对的,你拉他一把,没有人不愿意接受的。但是何种方法能够让对方感动、接受,这个就要靠我们的修养跟智慧。后来他弟弟在陈世恩的关怀下,再也不出去游手好闲。
    我们常常听这些德育故事,就觉得为什么古代人常常都可以演出好戏,而我们都演不出好戏,而且是坏戏连篇,好象一直都是在后悔,问题出在哪里?修养!所以任何事要成就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而不是要求任何一个人。《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你是天子也好,平民也好,你这一生要把家庭经营美满,事业有成,都要从修养自己开始。所以身旁的亲友不能感动,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德未修,感未至」啊!儒家有句心法,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做不好不先指责任何人,要先检讨自己还有哪里做不好。当我们有这个存心的时候,你的时间绝对不会耗在烦恼,耗在批评别人上面,而是回归到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这个事情更好,这个态度至关重要。当你时时处处都反省自己,身旁的亲友跟你相处会很感动,会被你的德行折服。
九.朋友关系――朋友有信
   「朋友有信」,朋友这一伦也是至关重要。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很多人在影响他,小孩在六岁以前,父母的影响最大;上了小学之后,老师的作用最大;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这一伦的影响会日渐加大。所以朋友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很重要。
1. 如何判断朋友
    谚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一个人事业要有成,往往是朋友多方相助,所谓「出外靠朋友」。因此选择善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有一首诗说:「亲近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这个就是比喻好朋友的言语行为对我们的一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为人父母的是不是常常怕孩子以后会交到不好的朋友?其实与其这样担心,倒不如让孩子有判断善人、恶人、好友、坏友的能力。而一旦他有这个判断力了,你就能够高枕无忧,不然孩子几十年的社会生活,父母要担心到什么时候?不只选择朋友要担心,选择伴侣你也要替他担心,选择生意朋友你还要替他担心,那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过?
    如何让一个人能够分辨是非善恶?这是要透过教育的,要透过圣贤经典的教诲。在教学中,很多的老师跟家长会反映一个问题说:「蔡老师,你们把孩子教得这么善良,他出去一定会被人家欺负」。我就发问说:「那你把孩子教不善良就好了吗?他的不善良第一个会对付谁?」
    我们不能随着自己的烦恼、惯性去思考,而是要循着天理思考,循着真理去思考事情。《易经》中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就告诉我们,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人会跟恶的人一丘之貉,互为酒肉朋友。所以唯有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来善的人,犹如磁石吸铁一般。这个道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所以真正会交朋友的人不是每天去阿谀奉承,送人家东西,讨人家喜欢,这样能不能交到好朋友?这样会累死你。只要擦亮自己的德行,时时处处让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那善友就会相聚在身边了。
    但如果孩子善的本性没有被开显,就不容易吸引善友。当遇到恶友时,他又不懂得判断,不懂得远离,就会慢慢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长养他的善心,教他们依道德教诲做人,如是孩子们自然就有智慧分辨好坏,就懂得取舍,懂得对恶人要敬而远之,保持距离。
    我从侄儿的身上也证实了这个道理。他的母亲差不多三岁以前就开始教他《弟子规》,而且是一句一句要求他落实在生活当中。他出去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在打人,他就会拉拉妈妈说:「这个小朋友不能乱打人,这个小朋友不能乱骂人」。有没有人教他打人是错,骂人是错?没有,那他为什么懂?当教孩子什么是善,他同时也就明白什么是恶。你告诉他孝是善,那他也就知道不孝是恶。你教他兄友弟恭是善,他也就知道处处跟同学冲突是恶。你告诉他「凡是人,皆须爱」,那伤害别人、不替人着想就是恶。你教他善,他同时知道恶,所以他能够善恶分明,了了分明于心就懂得取舍什么样的人应该接近,什么样的人不该接近,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不该做,他开始有判断能力。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常常都误入歧途,只要朋友一吆喝,他就不分青红皂白去跟人家干一些荒唐事,问题出在哪?不好的朋友仅仅是缘,不是孩子误入歧途真正的因,真正的因在哪?在孩子从小善恶不分,从小没人教他善恶,所以搞得他善恶不分。善恶一不分,只要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马上就误入歧途。
    有一个我亲见的事例发人深省。一个孩子犯了大错,警察局打电话到他家,他妈妈接过电话听到说:「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妈的第一反应是:「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后来赶到警察局,门一打开,看到儿子正在那里做笔供,原本正是在哀号说「绝对不是我儿子」的这位母亲,突然话锋一转,喊到:「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这真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得一乾二净。孩子从小没有接受过如何辨别善恶的教育,才是他误入歧途的真正原因。
    当一个人善恶分明,纵使遇到坏朋友,他也不会误入歧途。所以与其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遇到坏朋友,不如现在把他的根基扎稳固,让他善恶分明,你才能够真正的高枕无忧。所以人要深谋远虑,不然整日担心,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帮助,一辈子忙死,忙得还不见得有什么效果。
    因为工作关系,我要到很多地方,假如善恶不明,我妈妈要担心死了。所以我们要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才能安父母的心。而你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能够走得正确,走得踏实,不会误入歧途,你从现在就要赶快扎他的德行,扎他分辨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这个才是长久之计。
2. 朋友有信
   「朋友有信」,这个「信」是指信用,也指信义。「义」就是正当的事,也就是说朋友相交往也有道义,也有应该尽的本分。孔夫子说「人不信不立」,一个人没有信用,连在家庭都不能立足,在社会就更难立足。
    很多人说,诚信是美德,但是现在好象不适用。现在很多的家长虽然觉得德行很重要,但是他那个「觉得」常常还会动摇。「教了诚信,到时候人家都骗我儿子怎么办?」当别人都不诚信,你儿子诚信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会发生所有的人都要找你儿子来负责做事。因为人们都愿意把事情交给言出必行的人,他的事业才有保障。所以当别人都不诚信,只有你儿子诚信,他是大有机会。所以我们看事情要会去分析,会去推理。而现在商业确实尔虞我诈的现象比较多,但是骗得了一次,骗得了两次,还能继续骗下去吗?靠欺骗不过是暂时得逞而已,长远来看,实在是自断前程的不智之举。
    现在很多商人误以为要逃税才行,其实这些动作能够赢得底下的干部对他的尊敬吗?不容易。而且逃税是最傻了,为什么?你逃税一块钱是欠多少人一块钱?几亿人,你欠几亿人一块钱,那太傻了。无债才能一身轻啊。而你能够缴一块钱,捐一块钱,那你太聪明了,你这一块钱帮助多少人,几亿人,所以人不明理都会做出一些损害自己的事,还自以为聪明,这个太冤枉了。
    我们曾经遇到一位朋友,他带了十万块到深圳后接了一笔铺地砖的生意。签完合同之后,对方汕头老板一看,这个合同绝对是亏钱不可能赚钱,所以这位汕头老板就交代他的工程监督部属说,一定要好好盯着这个人,他很有可能偷工减料,这个合同做下去赚不到钱。工程做完了,没有发现任何偷工减料。汕头老板心想,这个人做生意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有赚钱我都看不出来,明明是亏的,他还能做到赚,他很觉得高深莫测,就问这位朋友说:「你这个工程赚钱了吗?」朋友回答:「没有。」汕头老板接着问:「你是做完才知道没赚钱,还是签了合同就知道没赚钱?」朋友说:「签完合同我就知道没赚钱。」
    那老板很惊讶:「那你知道没赚钱,还把它做完?」他接着说:「因为已经签了合同,所以我必须信守承诺,把它做完。」老板问道:「你亏了多少钱?」
   「我的成本十万块都亏完了。」
    这位汕头老板就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结果晚上他找了所有这些分公司的主管,一起来吃饭,席间就交代他们说:「以后我们铺地砖的生意都交给他做就好,不要找别人。」所以这位朋友因为诚信,他的事业就兴旺起来,现在发展得很好。深圳江苏大楼的地砖铺得很漂亮,就是他铺的,我们走在这种地砖上,内心觉得很踏实,这是有信用的人铺出来的。
    所以商业里面我们只要坚持信用,当这个信用愈来愈坚固的时候,事业绝对有成。而人往往都是急于求成,在想要赶快获得利润的欲望驱动下,往往会做出犯法的事情来,所以很多企业家的下场是锒铛入狱。人生还是要走正道。我们要对道德有信心,遵从圣贤教诲来做人,后福自会无穷。
3.朋友相处当中有五个本分
(1) 劝诫
    在《孝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一个读书人只要有肯劝诫他的朋友,他一生就不至于会身败名裂。一个人最容易犯下过失的时候绝对不是低潮的时候,而是人生很发达的时候,往往会得意忘形,这个时候只要有好的朋友,他一定会尽他的本分来劝告我们,让我们保持清醒,及早回头。所以当朋友有所过失,或者朋友一些思想观念有所偏颇,我们应该去劝谏他,去引导他。这是我们为人朋友的本分。而且规劝别人还要看看时机情况,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所以我们要洞察时机。「交浅不言深」,也是时机问题。
    我们来思考一下,当我们劝别人以前,一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朋友信任我们,重视我们,我们讲的话他就会比较认真去听。当你对他的付出愈多,他能够去感受到你的关怀,自然对你的信任就深,一有信任,朋友的基础就扎得很坚固。
    当信任都建立好之后,要能把一件事做圆满要有高度智慧,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所以信任够了之后,当我们在劝的时候还要观察时机,而劝别人,还一定要先反观自己的存心。我的一些学生很喜欢告状,过来说某某同学怎么样,某某同学又怎么样。我没有急着要去处理另外一个同学,我会先问这位同学说:「你告他的状,你存心是要帮他,还是幸灾乐祸?」这个孩子想了一下,没说话。我接着说:「假如你是真心要帮助这个朋友,那你不需要来跟老师告状,你可以直接好言好语去劝这个同学。」一些比较善良的学生真的听懂了。一会儿,两个同学手拉手走过来,那个被劝的朋友就说刚刚某某同学劝我,他很替我着想,那就一团和气。假如你不去引导孩子看自己的存心,到时候这个学生来告密,那个来告状,蔚为风气,你会忙得焦头烂额,到最后你还会拍桌子:「好了,不要说了,怎么只看别人的缺点!」所以劝别人,我们要先问自己的存心如何,是真实的希望对方好,那你这件事会做得圆满,因为人有真诚心,一定会想到好的方法,进而去做。
《弟子规》就教给我们很多正确有益的方法:「亲有过 谏使更,怡吾色, 柔吾声」告诉我们劝谏时所应有的「怡、柔」态度;而「谏不入 悦复谏」的「悦」是让我们把握最能接纳谏言的时机;「复」是教诫我们要反复、耐心地劝谏,即使数十年也能无怨无悔。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劝别人还有很多的功夫自己要去提升,当我们面面俱到之后,朋友会常常能够接受我们的劝告,进而对他的人生、对他的家庭有所助益、有所帮忙。
(2) 关怀
    古代的人很重朋友的情谊,常常是为了一个朋友的情谊,会赶三个月山路去看一个朋友。而我们现在的人,朋友可能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自己回到家里沙发一坐,懒洋洋的。可能很近的朋友,半年、一年都交往不到一次。中国话说「见面三分情」,当人不常见面之后,也不知道最近朋友发生什么事,你根本没机会关怀。
    卢叔叔他有一位认识了十七年的朋友,十七年前他就知道这位朋友一定会败下来。所以古代的人很厉害,有智慧的人也很厉害,看到他的言语行为就可以推断他往后可能会有什么际遇发生。
    因为他这位朋友年轻的时候一下子就飞黄腾达,资产上亿,所谓「少年得志大不幸」,一有钱之后,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很有钱,啥都可以办得好,事业飞黄腾达之后,他的傲慢心就起来了,别人的话也听不进去。在这段时间之内,因为听不进,卢叔叔就静静地观察。
等到他的事业衰下来,从上亿的资产变成负债,以前那些跟着他趋炎附势的朋友一个都不剩的时候,卢叔叔就每个礼拜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帮他解决财务问题。卢叔叔在外面人家请他当顾问,一个月只有十几个小时就要给他顾问费六千块。而这位朋友没有给卢叔叔分毫,车钱、飞机钱还要自己出,就这样连续几个月帮他解决财务问题。患难当中朋友对卢叔叔的信任愈来愈高,这个朋友的缘扎了多久?扎了十多年。此时,再把圣贤教诲送给他,因为真正能解决他人生问题的绝对不在给他多少钱,而在于给他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个才能根本解决。卢叔叔对朋友的关怀长达十七年,付出不求回报,纯是一颗利人的心。让我们后生晚辈从心底生起敬佩。卢叔叔堪为人友楷模。
    古今中外这种对朋友的关怀道义,比比皆是。我们看到红楼梦里面有一个角色刘姥姥。刘姥姥虽然不识字,但是可能从小父母就告诉她,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要有道义,她学的是真正的大道--伦常大道。所以当整个贾家,从飞黄腾达到整个跨下来的时候,门庭若市的景象完全不见了,没有人再去拍马屁,更没有人再来关怀,只有刘姥姥还煮了点东西送给他们吃,甚至于他们的后代还被刘姥姥接到乡下去抚养照顾,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信义、有道义。
    不识字的人有没有受教育?不识字的人不见得不懂教育,能够让一个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教育。如果读了十六年的书,对人都不懂得去关怀,他也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我们现在身旁有多少像刘姥姥这样的朋友?朋友的本分就是要处处关心,处处慰问,让朋友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这分爱护,这分情义。现在人与人当中人情比较淡薄,人情愈淡薄,人的内心觉得生活愈没有安全感,愈空虚,觉得好象没人可以信任,这样的人生没有味道。人生要有天伦之乐,人生要有恩义、道义,过起来才会觉得很踏实,很舒服。所以当我们主动去关怀别人,自然而然就会带动人与人当中的互爱互敬。有些朋友就说:「为什么先生不先对我好?为什么朋友不先对我好?」人生假如常常在等着别人对我们好,那实在是太累了,而且又等得患得患失,每天情绪起起落落,这样很容易得忧郁症,得内分泌失调。而在我们主动去关怀他人当中,你更能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你内心的状态会更好。在看到别人需要伸出援手的时候,你会更体会到生命当中的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主动关怀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而且交朋友不只要关怀他本人,还要关怀他的家人、亲友。
    当我们主动的去关怀对方的父母,对他的家庭就是一种助力。朋友跟朋友之间能够在家庭、事业、工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提携,整个朋友关系就会愈来愈好,所以我们说酒是愈陈愈香,朋友是愈老愈有味道,所以交朋友第二个重点是要懂得关怀。
(3) 互相赞叹、互相成就
    朋友跟朋友之间懂得互相赞叹,互相成就,因为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当我们嫉妒别人而没有赞叹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道德、学问已经在往下堕了,学问是看一个人的心量,那才叫真学问,所以第一等的学问叫做处处为人着想。
    范仲淹给他的儿子取一个名字叫范纯仁。有一次他的孩子纯仁,接受父亲的吩咐,押解五百斗的麦子回江苏老家,那时候范仲淹在京城工作,结果范纯仁押送的过程刚好遇到父亲的老朋友。父亲的老朋友此时家里出现一些窘困,父母亲死了没有办法安葬,女儿很大了也没钱嫁出去。范纯仁一看到这个情况,马上就把五百斗的麦子卖掉,并把钱给了父亲的老友,但钱还是不够。范纯仁索性就把船也卖掉,才凑够钱。后来回京城跟他父亲报告这件事,父子俩对坐在一个桌前,当范纯仁报告说:「父亲,五百斗麦子我卖了之后,钱还是不够」,范仲淹抬起头来跟他儿子说:「那你就把船也卖了吧」。可见父子同是一颗纯仁之心。正是范家的这种仁慈之心的传承,他的子子孙孙绵延到现在将近一千年,家道依然不衰。所以确确实实这种替人着想,成就他人的心才是真实的学问。
    不去嫉妒别人,懂得欣赏别人才是真学问。所以当我们嫉妒别人,毁谤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量小而劣,学问根本就上不去。而这种嫉妒之心还会让自己的情绪很不好,甚至于会影响到我们家人的心量,实在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要常常看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位宰相叫李斯。他就是嫉妒心太强,对师弟韩非子的学问非常嫉妒,还设计把他害死,甚至于到最后还焚书坑儒,建议秦始皇把所有圣贤书都烧了。这一把嫉妒的火烧毁了多少人闻圣贤教诲的机会。而最终他也没有好下场,他的孩子跟他都是被推到刑场腰斩而死。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害人者到最后一定是被害死,嫉妒人的人一定也会遭人嫉妒。而当我们心量拓宽,常常懂得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赞叹别人的优点,这种见贤思贤的风气,就会带动家庭气氛的转变、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懂得「见人善,即思齐」,惟有这样,圣贤学问才能慢慢恢复起来。
    欣赏别人也要从点点滴滴培养起来。这个嫉妒也是很大的习气,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有才华,也很聪明,二十岁就拿到数学博士,一个知名大学破格让他直接当副教授,但当了十年都没有升教授。后来了解到他这十年来所写的论文,都是发表哪个教授哪里不好,抓住人家最弱的弱点,进行精辟论述。每逢要升级的时候他就会被这些教授压下来。所以有一个能欣赏别人的态度,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而处处只会挑人家缺点的性格,也会障碍人的一生。
    后来他接受朋友的建议,写论文评说教授的优点,学着赞叹欣赏别人。论文刚写出来时,让人看了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自然。所以欣赏别人还要点点滴滴养成,在赞叹别人时,要能让人家感受到你是打从心里对他肯定。
(4)不言家丑
   「不言家丑」,不可以把朋友家里的一些隐私讲给其它的人听,所以言语要谨慎,「话说多,不如少」。有时候你话说得太多,不经意把朋友一些家里情况讲给其它人听,一些有心人拿起来挑拨就麻烦了,这样会破坏你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而且也要你信得过的朋友,才可以把一些比较隐私的话跟朋友讲,讲话要选对象,不然会自取其辱。例如很多女性,喜欢把家里的事到处讲,人人都知道她先生最近如何如何,这样做好不好?先生听到了一定会气得半死,所以家里的隐私也不可以轻易对人讲,所谓「交浅不言深」,讲话要懂分寸。而我们是他的好朋友,听话也要有分寸,不可以把这些话再传出去,这是对朋友负责。
    其实说实在的,自己家里的事最好不要跟人家讲,提升自己的智慧后自然就可以解决了,因为这个嘴很难封得密。所以古代人说「慎言」,言语确实要很谨慎。不谈人家的隐私,你可以多谈人家的好事、德行,所谓「隐恶扬善」,我们愈肯定他,他就愈积极努力去做好。这是帮助朋友增长德行的方法。
(5)通财之义
    朋友之间还要有「通财之义」,因为人生中难免会有顺境、逆境,会有起起落落,所以当朋友在经济上突然很低潮的时候,我们不能吝啬,要赶快帮助他。这个就是通财之义。
    这其中有一个原则要记住,就是要救急不救贫。急就是突然间遇到了困厄,比方说朋友的父母身体出状况,临时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我们这时就要尽力支援他。小时候,有些亲友家里有困难,我父亲会斟酌情况去帮助。当亲友的孩子付不出学费,父亲二话不说都会援助,因为孩子的学习不能等,所以一定都会把钱拿出来,而且当拿钱帮助这些亲友的时候,心里面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再拿钱回来。
    但假如一个人是思想贫穷,好吃懒做,那你要不要支援他?当一个人思想贫穷的时候,你不可以一直用经济去支持他,因为这有可能是害了他。所以帮助别人要看清楚,要用智慧判断,不然有可能是用善心行了恶事,促成了他去做一些坏事,甚至他可能拿着钱去吃喝嫖赌。所以求学问要懂得权变,不能学呆了。当一个人思想贫穷,不能拿钱帮助他,你要从思想观念上去慢慢把他引导正确,当思想观念正确了,他才懂得如何去改善生活。此时,你可以拿一本《弟子规》送给他更好,让他先学做人,先学做事,从这里开始做起。你也可以引导他去学习某种谋生的技能,当有了谋生的技能,他就可以自力更生。通财之义不只通钱财,还可以通内财。内财是指劳力、经验、智慧。例如你用工作经验协助他,让他的能力有所提升。
    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的五伦关系,学贵力行,最重要就是要做到,这是维系社会常态的世间大学问。中国人四千五百年来,就是以这样的五伦之道,教育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五种关系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世,酿成家庭不和,社会混乱、道德沦丧的结果,国家也就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
十.结 语
    一个社会能太平,代表人的思想观念要正确,而思想观念要正确必须透过学习、力行圣贤的教诲才可以做得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我们往后的社会,往后的子孙,能够有太平的日子过。能为往圣继绝学是因,一定要种这个因才能开安定繁荣之太平盛果。中国文化可以救家庭、救社会、救全人类。当我们面对家庭、工作、社会等问题束手无策时,用我们的挚诚和信心,在中国文化中寻求解决方法,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必能走向幸福美满的人生。

 

                 为“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乐园介辞
                                           南怀瑾先生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本来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但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差饷),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逼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地逼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其实,一般的人们,太过年青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有多么地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人所说“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尤其是所采用的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经典”。而且所谓这些“经典”的古书,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学”的“艺术”作品,所以也叫它是“文章”。好“文章”,就是“文学”的“艺术”,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韵律的歌唱。无论古文和现代的白话文,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古人把最难记的“算术”,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学识,都编成“歌诀”来唱,声声“朗诵”。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使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犹如现在的电脑一样,意识一动,就在嘴上背诵出来了。只要有内行的好老师,懂得这种不是“注入” 式的教育法,就可很自然地达到“启发式”的“注入”效果了。   
我是从幼小开始,亲身经历新旧各种读书的教育法,现在已经活到八十年了。从十二岁起,一边做学生,一边代老师上课。以后又经历过文的、武的、入世的、出世的、中国的、洋式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做过学生,也都当过老师,一直看到现在,深深感觉到现代的学校教育法,以及家长们对儿女的教育要求,都有很大的偏差,应当“反求诸己”,不可再来自误误人了。不过,文化教育是国家民族全民的大问题,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可以补救。但很高兴看到了有心之士能够领先尝试传统文化的教育法,为后一代的民族幼苗,培养文化的读书种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乐为之介。
                      丁丑春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ya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