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班话三则

[日期:2008-01-22] 来源:  作者:王文庆 [字体: ]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需要把握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细节。只要我们敏锐的抓住它,深入的挖掘,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灵海洋卷起波澜。教师在与学生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其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动作等都会与学生达成一定的默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特定语言,我将其称之为“班话”。“班话”常能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而在“局外人”看来确是一头雾水。“班话”如果应用得恰当,不但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班级气氛,而且能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此,仅举三例。

1、          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是每节课前的必要的、普遍的环节,但在我的课上却赋予它更深刻地内涵。我们的问候是: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我经常给学生讲,课堂如站战场。战场追求的是用最快的速度,用最少的伤亡,取得最大的胜利。而课堂也是追求快速、准确、快乐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师生问好就是指挥官发出的进攻开始的命令,就是军号手发出的冲锋的号角。它预示着这节课——这场战争正式开战了。你必须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否则就会被“敌人”消灭。因此,师生问好的最后一句话——请坐,其实是“请做”。当我说了这句话后,您就应按照教师的要求,全身心地、主动地去“做”(包括听、说、读写等)。这样师生问好就成了我们的第一句“班话”。

2、          愚蠢的人看不见。

众所周知,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图形特征的一门自然科学。显然,数形结合思想成为高中数学最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而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是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的弱点之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创出了快速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想图-画图-识图-用图”四个过程逐步培养,直至形成习惯。其中第一步“想图”是前提和关键,当遇到一个几何体(如球体)时,让学生充分阅读后,我会伸出一只(或两只)手,说——现在我手里托着一个……的球体(其实什么也没有),其球心是 O 、半径是 R ,在里面放上一个内接正方体……大家看到了吗?看得清楚吗?如果学生说看不见,我会说“愚蠢的人看不见”,学生便大笑。久而久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成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自如了,数学能力当然就提高了。

3、          作家。

数学上有很多概念、公式、定理、解题思想、方法等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但记的多了、时间长了必然会遗忘。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研究记忆的规律,教给学生巧妙记忆的方法,如整体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胡乱联系记忆法等,这样既能有效记忆,又能提高学习兴趣。“作家”就是我的一个记忆技巧。我发现,函数图像的平移是个重点、高考热点,但恰恰是学生的弱点。如函数y=f(x)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平移才能得到y=f(x+2) y=f(x-2)的图像,我问学生“大家愿意当一个作家吗?象鲁迅、巴金……”,“当然愿意!”。“好,我们就用作家来记忆函数图像的平移,非常简单—— +就是向左平移,-就是向右平移,美其名曰“左加”,不是鲁迅、巴金。反之亦然,向左即+,向右即-”。这种记忆法屡试不爽,且终生难忘,我的一系列的特别记忆法当然成为重要的“班话”。

   另外,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我们还创造了班话——“丢了一条命,又丢了一条命”(游戏用语)。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经常用动作代替语言来布置任务,如我举起数学课本(3秒钟),学生立即“齐刷刷”地看着我(究竟葫芦里卖的身没药?)。为了让学生养成规范做题的好习惯,在学生板演之前,我总是认真的将黑板上打上“分界线”——这时候学生知道,下一步要板演了。

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的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我们要敏锐的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的教育细节,耐心的叩问,静静的倾听,深入的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教育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事实上,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之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