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研究性学习——泰安长城中学举行研究性学习培训会
2014/4/17 8:47:17
为了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大面积开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4月16日——17日,泰安长城中学举行研究性学习集中培训会,共分两场,高一英语、生物、历史、地理和高二语文、英语六个学科的师生参加,达到六百多人次。会议由课程中心主任徐春华同志主持。
会议第一项由历史研究性学习优秀小组长王铮、封娜发言,她们以上学期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为案例,向大家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并从“提升学习、实践与创新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会议第二项由徐春华同志发言,从“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等方面对师生进行了培训,同时展示了上学期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和相关材料,对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最后指出,“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鼓励师生要“勇于实践和创新,在新的起点扬帆远航。”
培训会的召开助推了学校研究性学习的风气,使教师进一步坚定了致力于学校课堂和课程改革的决心,进一步贯彻了“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和“幸福教育”的理念。
附:学生发言稿
一组组长封娜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一组组长封娜,很高兴能代表本组成员作此次总结。在上学期中,我们一组研究的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在我们的导师颜雯雯老师的指导和全组同学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的研究学习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有课题名称,课题成员、研究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活动步骤,和小组成员分工等。第二阶段是研究、学习和交流。徐春华老师和其他指导老师会定期组织每个小组集合起来,交流并展示成果,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参考其他优秀组的优点加以改正。第三阶段是结题阶段,组内每个同学都整理了研究论文和相关材料,并且一起撰写了中日近代关系总论文,最后主要以PPT形式展示成果。
下面我说一下我们组的研究分工及过程:首先,经过组内协商,我们把研究课题按时间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等几个重要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的内容中都有相应的负责人,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分工,由于我们组的同学不在一个班级,所以就更需要及时联系、分工合作。在分工时一定要注意民主,可以根据组内同学的意愿进行选择,组长切不能强制分配,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同学的研究积极性。另外,组长一定要做好上传下达,即把老师分配的任务合理划分传达到位,告诉每个同学完成时间,让组内成员心中有数,从容不迫的完成任务,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扎堆,拖延的情况。
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同学都是对该科目有兴趣的同学,也是想锻炼自己,经过研究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使我对中日关系的情况有了整体把握,掌握了画时间轴等学习历史的好方法,明白了对于学习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在期末检测中取得了好成绩,组内成员在期末检测中的历史成绩也相当突出,并对中日关系都有了整体的认识。经过研究性学习,我们不仅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收集历史史料、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培养了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还拓宽了思维领域,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还感悟到:恰当的目标决定研究的高度,有竞争才能促提高,有协调的分工才会有理想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使研究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尊重对手、挑战自己才会成就精彩的人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