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课中不断提升—观摩省优质课心得体会
2014/11/24 10:53:35

2014年11月9日-11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生物优质课评选活动,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的大好时机。此次活动在济宁邹城一中举行,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模式”的省级生物教学优质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21日,我利用生物组三个年级集体备课机会,把自己此次听课的心得体会向各位老师做了汇报,与大家信息共享。
九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各异,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师生互动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生物教育理念。具体来说,他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准备充分。老师们的每一堂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出来的。有时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的更是一个地方的教学特色。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我听的这些课中,他们几乎都做到了这点。
3.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带有鼓励性,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4.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更能体现教师的艺术功力丰厚,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变,左右逢源。例如济南九中赵东秋老师,她的教态是我学习的榜样,语言是那么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十足。
5.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有资料分析、模型建构、微视频、贴图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省实验的林琳老师,利用微视频拍摄的“细胞核的结构”,解说与演员都由省实验的学生完成,形象生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下面我以省实验中学林琳老师的“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具体谈谈我在听课时的一些体会。   
教学环节 
林老师的处理方式 
传统处理方式 
学习心得 
导入 
展示曹县通过克隆诞生的三头小牛,让学生讨论回答克隆牛是如何诞生的。 
直接展示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或直接用教材中的资料做导入。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多利的诞生过程,不难回答出三头牛的诞生过程。看似一个很平常的导入,但是学生通过思考梳理思路,不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探






能 
展示美西螈的核移植过程,让学生比较美西螈和克隆牛产生过程的相同点——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核移植,由此导出本节课课题: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并得出细胞核的第一项功能——控制细胞的遗传。 
依次展示教材中的四个资料,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细胞核的两个功能——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把学生熟悉的材料与本节课的新材料做对比,寻求他们的共同点,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很容易得出准确结论。 
同时展示蝾螈受精卵横縊裂实验和变形虫切割实验,小组讨论:分析比较找出两个实验相似的操作步骤。学生分析回答:两组都把细胞核的有无当做对照。2、要求学生找找细胞核的有无到底影响了细胞哪些生命活动? 
林老师的这堂课,我认为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她对本节教材四个材料分析的问题设计。教材中问题设计较大,所设计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四个材料设计的目的——得出“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还有一定距离。林老师根据材料及教材呈现材料的目的,把问题具体化,学生根据她所设计的问题,很容易材料设计目的,得出准确结论,不突兀,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泰安长城中学
Powered by iwms